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990+1880字。

  第一单元 第四课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A.怃然(wǔ) 孝悌(dì) 樊迟(fán)
  B.饥馑(jǐn) 讪笑(shàn) 皋陶(gāo yáo)
  C.窗牖(yǒu) 盗跖(zhí) 弘(hónɡ)毅
  D.曲肱(ɡōnɡ) 谆谆(zhūn) 三省吾身(xǐnɡ)
  【解析】 悌:tì。
  2.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D )
  例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A.举直错诸枉    B.不仁者远矣
  C.请事斯语矣 D.所谓立之斯立
  【解析】 都是使动用法。
  3.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D )
  A.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克制自己的私欲回复到礼,就是仁。有一天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下都会称许你是仁人。)
  B.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我虽资质愚钝,愿照此办理。)
  C.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选拔正直的人安置到邪恶的人之上,能够使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人。)
  D.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去实践它的吗?)
  【解析】 一言:一个字。
  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降级叫迁削、迁谪、右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B.檄,古代最初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用于晓谕、征召、声讨,也可特指声讨的文告,著名的如骆宾王的《讨武曌檄》。在本文中是指用檄文晓谕的意思。
  C.践阼,特指皇帝登临皇位。君主即位也可叫“践祚”“登极”“登庸”“御极”。
  D.卒,“死”的一种说法,古代天子、太后之死称崩、百岁、千秋、山陵崩等;对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称为“薨”;有官职,有名望的人死叫“卒”;只有平民之死,才直言不讳地通称“死”。
  【解析】 降级叫左迁,升级叫右迁。
  5.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纵观全文,孔子对“仁”的内涵的阐释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克己复礼;一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孔子对仲弓关于“仁”的回答,与对子贡关于“仁”的回答,基本观点是一致的,只是一个是从否定的方面阐述,一个是从肯定的方面阐述。
  ……
  第一单元 第四课
  一、夯实双基
  1.下列加点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C )
  A.承大祭(jì)   勿施(shī)于人   雍(yīnɡ)虽不敏
  B.樊(fán)迟 错诸枉(wǎnɡ) 举皋陶(táo)
  C.举伊(yī)尹 其恕(shù)乎 能济(jì)众
  D.近取譬(bì) 弘毅(yì) 长处(chǔ)乐
  【解析】 A.雍:yōnɡ,B.陶:yáo,D.譬:pì。
  2.下列句子中的“知”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C )
  A.(樊迟)问知
  B.子曰:“知人”
  C.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
  D.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解析】 AC都是同“智”,B.了解,D.掌管。
  3.下列句子中的“其”字,和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
  例:子曰:“其‘恕’乎”
  A.请问其目
  B.尧舜其犹病诸
  C.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D.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解析】 都是语气副词,大概。
  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D )
  A.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B.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C.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D.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解析】 A形作名,B使动,C意动。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征辟: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B.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故名。隋唐只用于考中进士,明清殿试之一甲三名称赐进士及第,亦省称及第,另外也分别有状元及第、榜眼及第、探花及第的称谓。
  C.国子监:汉魏设太学,西晋改称国子学,隋又称国子监,从此国子监与太学互称,都是最高学府兼有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
  D.祭酒:古代掌管祭祀的官员。
  【解析】 祭酒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晋武帝咸宁四年设,以后历代多沿用。
  6.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