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860+6860字。
第一单元 第五课
一、夯实双基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D )
A.富而(如果)可求 从(顺从,依从)吾所好 时(在适当的时候)然后言
B.不处(接受) 所恶(厌恶) 终(完)食
C.无適(专主) 无莫(不要) 义与之比(并列)
D.尚(尊崇)勇 不能徙(迁移) 是(判断动词,和现代汉语的“是”同义)吾忧也
【解析】 “是”是代词“这”,此句为“这(是)我的忧虑啊”。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
A.人不厌其言学而不厌 B.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暴秦之欲无厌
C.文之以礼乐小人之过也必文 D.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解析】 A厌:①讨厌,②满足;B欲:①想要,②欲望;C文:①修饰,②掩饰;D虽:即使。
3.下列句子中的“信”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D )
A.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B.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C.低眉信手续续弹。
D.一人得道,仙及鸡犬,信夫!
【解析】 AD都是“真实”的意思,B信用,C随意。
4.下列句子中的“恶”字读音和意义都相同的两项是( BD )
A.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B.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C.廉君宣恶言。
D.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解析】 BD是疑问代词,哪里,怎么,都读wū;A读wù,厌恶;C读è,坏。
5.中国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下面关于传统节日描述正确的是( A )
A.七夕节,来自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
……
第一单元 第五课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
A.富而可求也(而且)
B.人不厌其言(讨厌)
C.君子有九思(考虑)
D.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离开、背离)
【解析】 而:如果。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字的用法,与例句“非其鬼而祭之,谄也”中“而”字的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C )
A.富而可求也 B.曲肱而枕之
C.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 D.任重而道远
【解析】 A.表假设的连词;B.表顺承的连词;C.表转折的连词;D.表并列的连词,可以不译出来;而例句中的“而”是表转折的连词。
3.下列倒装句式的性质与例句“德之不修,学之不讲”不相同的一项是( C )
A.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B.仁以为己任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其何以行之哉
【解析】 题干和ABD都是宾语前置,C是定语后置。
4.下列有关古代官制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嗣位、即位:特指皇帝登上皇位,表示此意思的词还有登基、禅位、践阼等。
B.公,爵位。爵位是表示贵族或功臣身份、地位的称号,分为不同的等级。
C.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指“授予中书舍人一职”,“徙明、亳、沧三州”指“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
D.古代的官员因为年龄或别的原因辞官不做了,称“致仕”或“休致”,也指官员退休。
【解析】 禅位:君王将帝位禅让给贤人或让位。指帝王生前将帝位传给子孙。不是皇帝登临皇位。
5.下面对选文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
A.选文第一段,孔子认为,人人都喜欢富与贵,排斥贫与贱,但必须符合道义;君子无论在何时、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坚持仁德,践履仁德。
B.选文第二段阐述什么是完美人格的问题。孔子认为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