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360+7310字。
第六单元 第一课
一、夯实双基
1.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B )
A.相篡(cuàn) 不惮(dàn) 慈(chí)孝
B.执(zhí)弱 侮(wǔ)贫 敖(ào)贱
C.恶(è)人 恶(è)衣 牂(zāng)羊
D.黧(lí)黑 期(jī)年 乱行(xínɡ)
【解析】 A慈:cí,C恶:wù人,D行:hánɡ。
2.下列句子中的“独”字,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B )
例:今诸侯独知爱其国。
A.子独不闻夫坎井之蛙乎?
B.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独以吾两人在也。
C.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D.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解析】 例句和B都当“只、仅”讲。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 )
A.天下之难物于故也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
B.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
C.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D.士闻鼓音,破碎乱行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解析】 两个“比”字都当“等到”讲。
4.下列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BD )
A.是故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
B.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
C.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
D.揖御寇而进之
【解析】 BD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A名词作状语,C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5.下列句式相同的两项是( AC )
A.此何难之有焉?
B.是其故何也?
C.东西南北,唯命之从。
D.予之不知余也。
【解析】 都是宾语前置句。
6.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墨子认为,真正为民谋事的人,他的责任就是兴利除弊。强调了仁人志士应树立远大的道德理想。
B.墨子认为人类一切罪恶的根源是“不相爱”,以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等事实加以论证。
C.墨子以诸侯、家主、君臣、父子、兄弟之间等利己与亏人为例
……
第六单元 第一课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D )
A.昔越王勾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
B.士闻鼓音,破碎乱行
C.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
D.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
【解析】 A驯—训,B碎—萃,C辩—辨。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视人之国若视其国(看待)
B.既以非之,何以易之(改变)
C.胁息然后带(腰带)
D.是以仁者非之(反对)
【解析】 带:系腰带。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C )
A.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
B.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
C.兄弟相爱则和调
D.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
4.辨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D )
①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 ②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 ③视人之家若视其家 ④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解析】 ①中“所以”应解释为“……的原则(方法)”;②中的“所以”应解释为“……的原因”;③中的“其”是第一人称代词“自己的”;④中的“其”是第三人称代词“他的”。
5.与“此何难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
A.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B.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C.出以践于朝。
D.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解析】 都是宾语前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