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670字。

  第3课 自主赏析 拟行路难(其四)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样一位作者:鲍照。
  1.作家作品
  简介 鲍照(约415—470),字明远,南朝宋著名作家,主要成就在诗歌创作方面,尤其是乐府诗。他的作品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称为“上挽曹、刘之逸步,下开李、杜之先鞭”的诗人。他的骈文亦佳。鲍照担任过临海王刘子顼参军,在刘子顼举兵叛乱失败时,死于乱军中。世人因此称他为“鲍参军”。
  代表作 有《鲍参军集》传世。
  2.背景解读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主要由数十个大家族(士族)统治当时的社会,士族制度下的门阀士族特别是高级士族凭借门第出身就可做官,世世代代控制高级官职。他们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他们即使才华横溢,也很难任高官。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3.文化常识
  【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古乐府道路六曲之一,亦有变行路难,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后鲍照拟作为多。
  1.字音识记
  ①酌酒(zhuó)     ②踯躅(zhí)(zhú)
  ③鲍照(Bào)  ④拟行路难(nǐ)
  2.辨形组词
  3.词语解释
  (1)泻水置平地:倾、倒
  (2)举杯断绝歌路难:停止
  (3)吞声踯躅不敢言:声将发又止
  (4)吞声踯躅不敢言:徘徊不前
  4.名句默写
  (1)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2)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3)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4)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1.这首诗中,诗人开篇写平地上的水向四面八方流淌的自然现象,写出了怎样的哲理?
  提示:诗人以泻水流淌这一自然现象起兴,引出下文对命运、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生动形象地揭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门第决定人生。
  2.结合全诗,谈谈《拟行路难(其四)》中“安能行叹复坐愁”“心非木石岂无感”这两个反问句在表现诗人情感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