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课件共48张,学案约5720字。

  光
  [开卷有益]
  光
  古天遥
  在光的世界中,我与你不同。
  晨曦告别黑夜,牵着光的手,迎面轻盈地走来,万物的轮廓愈发清晰。忽略的事物也躁动不安,拂去尘埃,探着头,迎接光的普照。
  日光、灯光充斥着整个世界,无论是否需要,它就在那儿散发着自己的荣誉之芒。
  有了光,生命也有了活力;有了光,世界也有了生机。
  美丽在光下显现无疑,丑陋也是。而丑陋往往比美丽表现得更加强烈。
  光太亮,刺痛了我的双眼。我不想正视它,因为我看不清它的轮廓。它用自己的芒掩盖了自己的身躯,欺骗我的眼睛。我以朦胧的眼看它。它以朦胧的姿态回敬我。
  光,照亮了前方的路,预言着我们的未来。很少有人会改变前进的方向,他们在光的指引下徘徊前行,他们对脚下的路感到麻木,张望着光下的幸福,不忍放弃,希冀回报。于是,光便阻碍了你,选择也成了多余。还是无路可选好,起码有路可行。
  有人终日奔波,只为追寻太阳,追着,追着,他就变成了一盏明灯。
  光与影相互依偎,有阴影的地方必有光,有光的地方也必有阴影。不堪的生活也是如此。逆光或是顺光,阴影就在那儿,不离不弃。不同的感官,不同的感觉。
  无云的天,站立在阳光中,感受阳光携带的热量温暖着身躯,这是灯光无法给予的感觉。
  伸出手挡住光路,看它安静的躺在手上,暖暖的。
  光,依然伫立在那儿,不依不靠。
  人们依然需要光,只为驱逐黑暗。
  [识作者]
  玉女教授——杨必
  杨必(1922-1968),女,江苏无锡人。曾就读于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文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国际劳动局担任英语翻译,1952年院系大调整,由震旦大学调入复旦大学外文系,评为副教授。终身未嫁,被称为复旦“玉女教授”。1968年因病去世。其翻译的《名利场》(英国萨克雷著)享有很高的声誉。
  [整体•感知]
  《光》这篇散文基本上以时间为线索,描述了一天之内“光”的变化及其带给人的感受。文章从黎明写起,通过展示黑暗与阳光的对峙、天空中“蓝”的微妙变化,勾画了晨光的“可爱”。作者描述金红的阳光取代晨光,驱散了“隔夜的黑影,梦境里的幻象”,引出了关于光与黑暗的联想和议论。最后一段,作者将关注点转向了声音。
  [文本•精析]
  1.这篇散文写了哪几样事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文主要是写“光”,但不仅限于“光”,还写了黑暗(黑影)、声音等与“光”紧密相联的事物;作者也没有单一地写“光”,而是写出了“光”的不同变体,如晨光、阳光(日光)、月光、闪电、烛光等。作者显然是注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