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0880字。

  2020年秋四川省叙州区第二中学高三第一学月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的讲话中深刻指出,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既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要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
  大量的各类历史文物遗存,启示我们去认识敦煌文化内涵的博大精深。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佛教在古代敦煌宗教文化中始终占据着主要地位。佛教文化的昌盛,不仅体现在中国大乘佛教的各个主要思想宗派的相互促进和发展,传译、抄写佛经以及开窟造像、举行法会等正统的宗教活动的频繁和规模,也体现在敦煌古代人民的日常生活、岁时节庆和娱乐活动中所反映的几乎无时、无处不在的佛教文化印迹。同时,道教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宗教,也以它所特有的根深蒂固的多神崇拜的思想方法存在于古代敦煌。另外,其他外来宗教如祆教、摩尼教、景教和伊斯兰教等,也在特定的民族文化圈内畅行其道。敦煌文化这一现象的价值在于不同文化价值体系的和睦相处。
  敦煌文献中还有大量非汉语文献,许多是已经消失的“死语言”,如回鹘文、于阗文和粟特文等。这些文献对于相关民族的历史文化研究的价值和意义自不待言,其与汉文文献以及多种宗教的共处、交流本身,展示了敦煌文化的自信、自由、开放和包容并蓄。在这样文化基础上的文化昌盛和博大精深,是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这种文化昌盛的因果逻辑,对于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和价值取向,应该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敦煌文学作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传世文人诗文的抄本,属传统的文人士大夫的正统文学作品;一类是以讲经文、变文、词文、话本、缘起故事、俗赋、曲子词、白话诗等为代表的俗文学作品。特定意义上的“敦煌文学”显然是指敦煌特有的俗文学,它鲜活、明快,具有浓郁的宗教、生活气息。鸿篇巨制《维摩诘经讲经文》,已经孕育了后代章回体白话小说的雏形。
  敦煌的文学艺术体现着兼收并蓄、自信创新的恢弘气度。敦煌壁画题材极为丰富,壁画绘制积极汲取相应时代最先进的绘画技法和理念,于线条和色彩的腾转挪移中紧扣时代脉搏,深涵经义意蕴,致使画作美不胜收。在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代中原画家作品大都失传的今天,敦煌壁画就成为我们认识中古时代中国绘画史的重要依据。在南北朝时期,传自西域的画法逐渐被中国的画家所吸收,画史记载北齐画家曹仲达画人物衣纹稠叠如出水之状,被称为“曹衣出水”。南朝张僧繇曾采用“凹凸法”在南京一乘寺绘制壁画。曹、张的画法正是传自印度和西域的画法,在敦煌早期壁画中十分流行。其中展现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为我们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支撑。
  (摘编自樊锦诗《保护传承敦煌文化增强中华文化自信》,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佛教在敦煌宗教文化中始终占据着主要地位,敦煌古代人民的日常生活深受影响。
  B.敦煌文献中的大量非汉语文献,因为属于"死语言",对于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很大。
  C."敦煌文学"中的俗文学包括讲经文、变文、词文、话本等多种体裁,极具研究价值。
  D.曹仲达的"曹衣出水"和张僧繇的"凹凸法",都属于当时最先进的绘画技法和理念。
  2.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述结构,具体分析了敦煌文化中蕴含的精神财富。
  B.文章以习总书记讲话开篇,同时作为全文的中心观点,既高屋建瓴又提纲挈领。
  C.文章第四段举出《维摩诘经讲经文》,旨在论证敦煌文学的兼收并蓄自信创新。
  D.文章基于"古为今用"的逻辑,论述了敦煌文物遗存、文献、文学艺术等方面。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古代敦煌,各种宗教都大体和睦相处,表现了敦煌文化的自信自由、包容并蓄。
  B.敦煌曲子词属于特定意义上的"敦煌文学",与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作品没有关系。
  C.因为现在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代中原画家作品大都失传,敦煌壁画更显珍贵。
  D.我们进行今天的文化建设,应该认真总结发扬古代敦煌的经验,扩大国际文化交流。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历史方位,对劳动和劳动教育作出重要论述。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之中,明确提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新时代劳动教育做了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必须增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抓好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紧迫感、责任感。
  加强劳动教育,关系到亿万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关系到国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