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考点解说和两篇阅读文段,约3060字。
中考阅读——“小说”篇
浙江谢辉根
[考点解说]
中考小说阅读常见的基础性考点有:小说要素的掌握,小说内容的概括,故事情节的梳理,人物形象的剖析,关键词语及句子含义、作用的理解,刻画人物的方法和技巧等。常见的高层次考点有:品味佳词美句的含义,提炼小说的主旨,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鉴赏小说的写作特点等。
作为基础性考点,首先应掌握小说的基本知识:分析生动的人物形象,可以从人物的语言外貌行动以及心理描写中分析;概括完整的故事情节,可以抓住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过程,从生动的情节中体会作者构思的技巧;理解具体环境描写的作用,要注意自然环境往往起烘托人物形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的作用,注意社会环境往往为人物提供宏观的活动背景的作用。其次,对于文中关键语句的理解应在明白其本意的基础上,再联系小说的情节、背景等方面来深层次思考它在文章中的特殊含义,切不可只作表面文章或断章取义。作为高层次考点,要联系具体的语境来品味、揣摩佳词美句的含义,切口要小,挖掘要深,理解要透,切不可浅尝辄止;学会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主题和人物形象,挖掘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生活和所折射出的人生百态;对于小说写作特点的鉴赏,需要大家综合运用与小说相关的基本知识来赏析,可以从语言、手法、构思等方面来切入。总之,对于小说的阅读,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层次上,应抓住小说的主旨来理解和升华它所表现的社会意义或人生价值。
[阅读训练]
(一)
三块钱
他是一个军人,在战场上负伤,双腿高位截瘫。他的妻子没有工作,一家三口就靠着他的抚恤金生活。
为了能够养活自己的家庭,他安了假肢,买了一辆三轮车,靠拉人赚钱谋生。
那天傍晚,瓢泼大雨。在街道的拐角处,上来了两个西装革履的客人,客人说,快点啊,我们急着见人。没走多远,车在一个上坡的地方陷进泥坑。雨大路滑,怎么也上不去了。
他央求客人下来,先把车推过去,再上车。可是满地泥泞,客人怎么也不愿意下车。雨越下越大,他想等人来帮自己,可左等右等,也没有人影。
客人不耐烦了,要求退款坐别人的车。可是他不愿意,这是今天的第一笔生意,也可能是唯一一笔,虽然只有三块钱,他不想放弃。
还是没有人来,他只好尝试着自己推。淋着大雨,站在泥坑里,他双脚使劲蹬着地面,一手握着车龙头,一手用力推着车身。也许因为太用力,“啪”的一声,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他的假肢断裂了!
鲜血,从他的创口慢慢渗出来,混着雨水,一直流到泥坑里。从不流泪的他,在大雨中一边绑着自己的假肢,一边默默地流泪。
当客人再一次要求退钱的时候,他已经用布绑好了假肢。他的头发在雨水的冲刷下,紧紧地贴在脸上。他再一次请求客人下来,先让自己把车推过去,然后,再回来背他们过去,可还是被客人断然拒绝了。一个男人的尊严在雨中湿透了,为了三块钱。
他再次上了车,继续往前蹬,希望能出现奇迹。一个没有双腿的男人就这样在雨中弓着脊背,脊梁上托着他的家庭,他的责任。
故事的结局很简单--终于有人帮他把车推了上去。他揣着赚来的三块钱,跑到无人的地方,嚎啕大哭。然后,平静地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