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1520字。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阶段调研测试
高二语文试题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礼治秩序
费孝通
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有很多方面和现代社会秩序的维持是不相同的。可是所不同的并不是说乡土社会是“无法无天”,或者说“无需规律”的确有些人这样想过。返朴回真的老子觉得只要把社区的范围缩小,在鸡犬相闻而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的社会里,社会秩序无需外力来维持,单凭每个人的本能或良知,就能相安无事了。不论在社会、政治、经济各个范围中,都有认为“无政府”是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所谓“无政府”决不是等于“混乱”,而是一种“秩序”,一种不需规律的秩序,一种自动的秩序,是“无治而治”的社会。
可是乡土社会并不是这种社会,我们可以说这是个“无法”的社会,假如我们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但是“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于好礼”。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在下面一段话里说得很清楚: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人可以逃避法网,逃得脱还可以自己骄傲、得意。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即使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会不能自已。曾子易箦[注]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礼是合式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
礼治从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确,只是主动地服于成规罢了。孔子一再地用“克”字,用“约”字来形容礼的养成,可见礼治并不是离开社会,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构成的秩序了。
法治和礼治是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这里所谓礼治也许就是普通所谓人治,但是礼治一词不会像人治一词那样容易引起误解,以致有人觉得社会秩序是可以由个人好恶来维持的了。礼治和这种个人好恶的统治相差很远,因为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礼治社会是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的,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
(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礼治秩序》有删改)
注:“曾子易箦” 出自《礼记》,主要讲曾子在病重之际坚持更换与自己身份和地位不符的床席。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老子认为只有把社区的范围缩小,社会秩序才能凭每个人的本能或良知相安无事。
B. 乡土社会不是“无治而治”的社会,而是人们主动服于成规的“礼治”的社会。
C. 如果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那么可以说乡士社会是“无法”的社会。
D. 乡土社会的治理模式是一种礼治秩序,它通过传统的礼来教化人们并且维持秩序。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三段先阐释礼的内涵,接着分析礼与法的异同,它们虽都是一种行为规范,但它们维持规范的力量不同。
B. “曾子易箦” 的例子体现了偶家礼法至上的观念,有力地论证礼是经教化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
C. 文章第六段将礼与法律、道德进行了比较,论证了礼“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的观点。
D. 文章以社会秩序为立论前提,阐述了礼的重要性,并得出“法治和礼治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的结论。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个人是被动服从的;礼是通过教化和道德的内化,从内部限制人的行为的,个人是主动服从的。
B. 礼与法不同,法靠有形的权力来维持,而礼靠长期沿袭下来的无形的传统来维持;法能用来维持社会秩序,而礼则不能。
C. 社会舆论维持道德,个人习惯维持“礼”。违背了道德,则羞于见人;而违背了“礼”,则不好、不对、不合、不成。
D. 礼治与个人好恶的统治有较大的差别,它是对传统规则的服膺,它的推行依靠传统的教化、熏染与主体的自觉自愿。
【答案】1. A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三股暖流“包融”南极冰川
沙森
去年2月,科学家利用南极洲罕见的无冰水城,首次观察到盘踞在大陆边緣的庞大且日益不稳定的斯韦茨冰川下的情况。科学家所看到的只会增加人们对冰川崩塌的恐惧,该冰川崩塌可能会使全球海平面上升半米以上。国际斯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