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7道题,约7650个字。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周周清(附答案)(1)
[ 测试范围:第三单元时间:120 分钟满分:120 分]
一、基础清(17 分)
1 .填空。(7 分)
(1) 开书卷:一种情思引发遐想,“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 ____ __ _____ _____ ,______ _________ ____”;一种思念绵远悠长,“____ ___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__ ___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一种豁达激人奋进,“_______ _________ ___ ,____ _________ ____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一种气象宏伟壮观,“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___ 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 _____”。
(2) 诵经典:体会《诗经•邶风•式微》中劳役者“式微式微,______ ________ __ ?_____ ________ ___ ,胡为乎泥中”的悲苦;领略《诗经•郑风•子衿》中恋人“挑兮达兮,在城阙兮。____ ________ ______ ,____ ________ ______”的思念;感受孟浩然“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____ __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的心愿……曾经淡忘的情景,曾经模糊的面容,就能与你隔空邂逅。
2 .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 .鲁直左手执卷末( 手卷的右端)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文静美好的样子)
B .诎右臂支船( 弯曲)
钟鼓乐之( 使……快乐)
C .清风徐来( 慢慢地)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茂盛的样子)
D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挑选)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岸边,水与草相接的地方)
3 .《桃花源记》一文中有“意同字不同”和“字同意不同”的现象。请依照示例,任选一种现象,从文中举例并解释。(2 分)
示例:
意同字不同:“缘溪行”中的“缘”和“便扶向路”中的“扶”,都是“沿着、顺着”的意思。
字同意不同:“忘路之远近”和“闻之,欣然规往”中的“之”,前者是助词“的”,后者是代词,指“发现桃花源一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2019•河北】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古代住宅旁边常栽种桑树和梓树,后来就用“桑梓”指代家乡。
B .“晋太元中”中的“太元”、“元丰六年”中的“元丰”,都是帝王的年号。
C .“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丝竹”泛指音乐。
D .古代的中国人有“名”有“字”。如杜甫字子美,辛弃疾字稼轩,韩愈字退之。
5 .下面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翻译:没有实现,不久就病逝了。后来就没有探求的人了。
B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翻译: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 溪水) 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C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翻译: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D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翻译:顺流而下去追寻,道路艰险又高陡。
6 .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 .《核舟记》一文介绍核舟不是按照“船头——中间——船尾”这样的顺序,而是将船头和中间部分颠倒过来。
B .《核舟记》一文中,核舟这件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用料体积小;二是所刻事物繁多;三是所刻人物情态毕备。
C .《关雎》写一男子对女子的追求和思念,写男子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最终求而得之的喜悦。
D .《蒹葭》写了主人公在深秋的清晨,在蒹苍露白的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心焦地寻找他思念的恋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