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21780字。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调研测试高一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时代风采
端午临中夏,千载意蕴长。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千百年来,端午民俗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人文情怀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别具意义,一脉相承,历久弥新。
屈子身上有着中国人的“骨”。纪念为了铭记,传承不忘初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我们崇尚“民惟邦本”“和合共生”的大同理念;我们赞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品格修养;我们奉行“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人文观念;我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义担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的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其重要的一个源头活水即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中国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也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正如习总书记所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这种力量,穿越时空,代代相传。前不久刚刚完成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其研究结果不仅以丰富的考古资料,实证了中华大地5000年文明,同时也实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绵延不断”的总体特征。
这种力量,立规矩、画方圆、明底线,是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擘画了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同心圆。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更是总书记的期冀。
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我们要始终从中华民族最深沉精神追求的深度看待优秀传统文化,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使之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性力量。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作为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推进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结合时代要求传承创新,让中华文化焕发出绚丽的新时代风采和世界魅力。
(央视评论员2018年6月18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崇尚“民惟邦本”“和合共生”的大同理念,赞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品格修养,都属于中国人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而形成的思想。
B.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和突出优势,今天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就要排除外来文化的影响。
C.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凝结着我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擘画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同心圆。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源头活水就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而我们的文化自信也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文章由端午民俗引出中华传统文化的话题,运用多种方法论证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时代风采。
B. 文章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了能体现中国人骨气和底气的文化自信,具有穿越时空、代代相传的力量。
C. 文章运用排比的方式,提出了弘扬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的具体做法,并希望其能成为实现奋斗目标的根本性力量。
D. 文章运用引用、类比等论证方法,详细阐释了受中华传统文化影响的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具体内容。
3. 根据原文内容,关于“文化使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积极引领和践行中国先进文化,忠实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B. 在实践创造中推进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
C. 结合时代要求传承创新,让中华文化焕发出绚丽的新时代风采和世界魅力。
D.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
B项,“就要排除外来文化的影响”是错误的。由原文“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可知,我们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应是吸收外来。
故选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在记者采访的学校中,每个学校都按要求开齐了书法课,学生的接受度很好。 北京市黑芝麻胡同小学校长吴健表示,在他们学校,书法课是孩子们真心喜爱的课程。
上书法课的时候是喜欢的,但是内心依然觉得它没有用,这是一些家长的心态。 家长刘女士说出了她的心声:“如果孩子能提前做完作业,我是愿意让他练习书法的。”
对于家长的看法,南昌师范附小校长易艳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