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770字。

  18 狼
  【教学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词语,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句式。
  2.理解人物形象,正确认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3.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全文。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式,疏通文意。
  2.梳理故事情节,概括文章中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
  1.故事导入
  师讲述《狼三则》之一。
  课件出示:
  从前,有个屠夫卖肉回来,天色已经很晚了。就在这时,突然出现了一匹狼。狼不断地窥视着屠夫担子里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就这样尾随着屠夫走了好几里路。屠夫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在狼的面前晃了晃,想把狼吓跑。狼看见了屠刀,一开始被吓了一下,往后退了几步,可是等到屠夫转过身来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于是屠夫就想,狼想要的是担子里的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等明天早上再来取。于是屠夫就把肉挂在钩子上,再踮起脚尖把肉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狼就停下来不再跟着屠夫了。屠夫就回家了。第二天拂晓,屠夫前去取肉,远远地就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好像一个吊死在树上的人,他感到非常害怕,焦虑地徘徊着向树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来是一条死狼。屠夫抬起头来仔细观察发现,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已经刺穿了狼的下颚,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饵。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一张狼皮价值十几两黄金。屠夫由于得到了这张狼皮,发了一笔小财。
  2.了解作者及作品
  师:这真是一只愚蠢的狼,这个故事就出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对于蒲松龄,你了解多少呢?(见《状元大课堂》本课“作者名片”栏目)
  资料助读:
  课件出示:
  蒲松龄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他童年随父读书,青年时热衷于科举。19岁时,初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试皆列第一,考中秀才。但从此以后,科场不利,始终未得一第。43岁时补廪膳生。51岁时到济南参加乡试,不料第二场抱病退场,结果落第而归。从此,他绝迹科场,直到71岁才援例成为贡生。76岁逝世。坎坷的遭遇和长期艰辛的生活,加深了他对当时政治的黑暗、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社会弊端的认识和了解。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中国志怪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其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通过谈狐说鬼,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批判。郭沫若曾评价《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蒲松龄的《狼三则》之二,读一读这个奇异的故事,并探寻故事背后的深意。
  (板书课题、作者)
  【设计意图】本环节用故事导入,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介绍作者和作品,积累相关文化知识,并为学习文章内容、理解主旨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读准文章
  1.教师范读
  师:学习文言文,我们要通过积累重点词义和常见文言句式等方法来理解文意。下面,老师朗读文章,同学们边听边看,注意字音,划出停顿。
  任务:
  (1)圈出文中重点生字词和易错字,并根据老师的范读标注拼音。
  (2)根据老师的范读,用“/”在文中划出句子朗读停顿。
  2.学生交流
  (1)学生圈出文中重点生字和易错字,集中订正。
  (2)全班齐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停顿。
  课件出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