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830字。

  高一必修上第三单元第五课:“旧”与“新”——诗歌的评点与传承(撰写诗评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撰写诗评(1课时)
  评古诗论今朝
  任务七
  【教学目标】
  1.关注与品味优秀古诗词的意蕴和艺术匠心;
  2.了解文学短评的写作要求;
  3.运用文学短评的写作方法独立创作。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古诗词评论的基本方法,叙得精当,议得有力;
  2.认识诗词的当代价值,增强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单元基础】
  本单元的学习任务之一为“学写文学短评”。在学习了不同时期不同体裁的古诗词之后,教师以这8首古诗词为核心,调动学生学习基本鉴赏古诗词的方法,驱动学生个性化表达、交流。通过写文学短评的过程为审美能力的提升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奠基基础。
  【教学方法】
  讨论法点拨法写作法
  【教学过程】
  一、学情测试(课前作业,教师上课展示)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写一段不少于300字的文学短评。
  【黄钟】人月圆雪中游虎丘
  张可久
  梅花浑似真真面,留我倚阑杆。雪晴天气,松腰玉瘦,泉眼冰寒。兴亡遗恨,一丘黄土,千古青山。老僧同醉,残碑休打,宝剑羞看。
  诊断示例:
  1.复述内容——无评。只对原词句作简单翻译,没有观点,没有评论。
  2.曲解作品——错评。这首曲子传达出作曲人张可久壮志难酬的惆怅,同时也感慨英雄人物难在,又写出经过思想斗争后归于淡泊的心境。全曲虽有消沉悲愤,但基调并不高昂。另外,同学理解的归隐之心,在曲中也并无依据,属于主观臆测。
  3.蜻蜓点水——浅评。只抓住表面的印象,浅表性地进行评论。深入体会,我们就能感受到诗中的复杂情感——“梅花浑似真真面”“松腰玉瘦,泉眼冰寒”,写出对冬季的美景的喜爱;“兴亡遗恨,一丘黄土”写出对历史兴亡无常的感慨;“残碑休打,宝剑羞看。”形象地传达诗人陶醉美景,忘却现实人间的心情。“休”和“羞”尤含深意。
  4.面面俱到——散评。文学短论在很短的篇幅中,不可能涉及很多头绪,只能集中于某一个侧面。眉毛胡子一把抓,只能泛泛而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