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600字。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16课《赤壁赋》优质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品“以文为赋”,骈散结合的形式特点,鉴赏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
  2.了解作者运用的主客问答这一赋体的传统手法,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3.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的知识。
  2、把握文中苏轼情感变化的过程,清行文思路。
  3、感受苏轼乐观旷达的情怀以及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寄寓的悲愤苦闷的复杂情感;理解作者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
  4、培养学生勇于面对人生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设计:
  林语堂曾这样评价过一位古人:“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个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教育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8222;8222;”
  ——《苏东坡传序》(投影展示)
  这里描述的是谁?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就是苏轼,一个曾自嘲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人。然而,恰恰是黄州成就了他,使他在文学上“成熟”了。在这里,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等名篇光耀千古。
  二、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
  文“三苏”“八大家”“欧苏”,诗“苏黄”,词“苏辛”,书“宋四家”
  “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这对苏轼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打可对中国文艺来说实在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因为这段时间苏轼的创作达到了巅峰。《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
  三、回顾“赋”的文体知识。(随机请学生回答相关问题)
  关于“赋”: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螭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屈原为代表的“骚赋”,汉代为代表的“辞赋”,魏晋以后的“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为“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称为“文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