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080字。

  12.拿来主义/鲁迅
  素养目标 备考指导
  1.揣摩文中重要词句,领悟犀利、幽默的语言风格。
  2.掌握先破后立的论证方式及类比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常见的论证方法。 1.鲁迅的语言犀利、幽默,抓住重要词句,分析其含意和语言表达特点。[审美鉴赏与创造]
  2.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在论述类文本阅读中经常考查。[思维发展与提升]
  情景导学  
  假想我们到山上看到一棵野生的杨梅树,满树结满了诱人的果实。这时我们就会本能地占有它,然后摘下鲜红肥润的杨梅,美美地吃起来。如果不慎摘到烂果子,我们会毫不犹豫地扔掉;如果看到青果,我们会把它留在树上。这就是鲁迅说的拿来主义。在对待简单的生活问题时,我们都能本能正确地运用拿来主义。但如果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问题时,许多人就困惑、迷惘了。鲁迅先生生活的时代,就有许多知识青年乃至大学者都困惑、迷惘过。 预习•语言建构与运用
  课前预习  
  1.作者作品
  民族之魂——鲁迅
  [简历]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与《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21年12月发表的白话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葬于虹桥万国公墓,上海上万名民众自发举行公祭、送葬。
  [作品]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