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22430字。
(3月3日启用)新安一高3月月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
近日,中青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此前还有机构调查发现,94.1%的人都曾遇到过提笔忘字的情况,其中26.8%的人经常会提笔忘字,尤其在年轻人中更加明显。
提笔忘字,是互联网时代最为常见的“失忆症”。最开始只是手和笔感觉陌生,笔和纸开始疏离,最后发展到岂止提笔忘字,关于表达匮乏的“荒漠困境”如同滚滚黄沙扑面而来。心中千言万语,提笔只余“呵呵”。想当初仓颉造字的时候,一定想不到“呵呵”会成为如今这个信息密集时代最为常用、意蕴最为丰富的表达。人们高兴时、郁闷时、谦逊时……都可以“呵呵”。至于这“呵呵”具体传达了什么样的情绪,得依靠你自己依时依事详加揣摩。揣摩得恰到好处当然值得鼓掌,倘若揣摩得误会丛生……
大多数人已步入如此语言交流贫瘠的荒漠里。只怪时代发展飞速迅猛,来不及化解人们过多的细腻情绪。信息密集爆炸,相比以往,这个时代诞生的陌生词汇只会更多,不会更少。匆匆袭来的潮流以更加匆匆的姿态飞速流逝,人们在随时会被潮流抛离的焦灼中发现:这早已不是一个适宜于大段抒情的年代。人们没有足够的耐心理解或者同情他人的情绪,正如下意识地麻木或者忽视自己的感受。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推崇深阅读、彰显传统文化之美的节目近年来在公共领域引发广泛关注。这证明了人们对文字之美、文学之美以及其间饱含的深层意蕴,有着发自天然的亲切,以及随之而来蓬勃旺盛的精神需求。作为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载体,汉字所承载的浩瀚图卷,延绵浩荡地记录着大至社会变迁、小至个体的喜怒哀乐,无愧为中华文明星光璀璨的有机组成。毫不夸张地说,“汉字文化活着,历史才活着,民族才活着”。
而历史和社会进程永远是发展的、变化的、充满勃勃生机,包括网络用语等汉字容量库的增大,以及“麻婆豆腐”“功夫”等词汇强势入驻欧美语言体系,本身就反映着汉字发展与时俱进的时代趋势。从某一层面来说,我们不应恐惧汉字在手机交流时代快速展示、由严肃到戏谑等多种语态丰富并行的发展态势;而如何传承汉字文化,我们应有的放矢,积极挖掘汉字独特的舒缓悠扬、意蕴丰富之美。近年来,成书于清代的声韵格律读物《声律启蒙》再度走红,接连登上了电视晚会,获得了不同年龄层受众的喜爱,这就是找准切入口、积极展示汉字魅力的有效典范。
同时,我们应注意“快浏览”和“深阅读”的相辅相成,在“快”和“慢”之间找到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节奏。我们应清晰地认识到,在社会的快速变迁中,作为“人”这一个体的时代困惑需要意蕴深厚的“慢文化”来涤荡浮躁,抚慰焦灼。慢下来,再慢一点,让灵魂跟得上快速前进的脚步,让潦草的意识更加明晰,让单一的生活更为有趣。在过去和未来的顾盼之间,如何突破汉字的表达困境和延续困境,我们这一代人应有文化接续的意识和使命。
(摘自《南方日报》:提笔忘字背后的“失语”困境)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提笔忘字是互联网时代最为常见的“失忆症”,该症多发于青年,会导致语言表达匮乏。
B. 作者认同“呵呵”一词成为如今这个信息密集时代最为常用、意蕴最为丰富的表达。
C. 手机交流时代,汉字快速展示,由严肃语态发展到戏谑语态,对此我们不应恐惧。
D. “快浏览”和“深阅读”相辅相成,是我们把握时代文化节奏,传承汉字文化的体现。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段通过简述中青报社会调查中心等机构对语言匮乏、提笔忘字现象的调查,引入论题。
B. 本论部分采用因果论证,鞭辟入里地分析大多数人步入现代语言交流贫瘠荒漠的原因。
C. 《朗读者》等节目引发广泛关注和《声律启蒙》再度走红的例子说明了展示汉字魅力的方法。
D. 文章针砭时弊,层层深入,引发我们对汉字、汉语文化在快速变迁的时代中如何传承的思考。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代发展迅猛,人们下意识地麻木或者忽视自己的感受,因而也无耐心理解或者同情他人的情绪。
B. 都德的《最后一课》表达了本民族文字文化之于民族之于历史的重要性,与本文理念是相通的。
C. 汉字容量库的增大和某些汉语词汇强势入驻欧美语言体系是汉字发展与时俱进趋势的体现。
D. 快时代,“人”这一个体困惑需要意蕴丰富、舒缓悠扬的汉字文化来涤荡浮躁,抚慰焦灼。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B项,“作者认同‘呵呵’一词成为如今这个信息密集时代最为常用、意蕴最为丰富的表达”错误,原文“想当初仓颉造字的时候,一定想不到‘呵呵’会成为如今这个信息密集时代最为常用、意蕴最为丰富
二、现代文阅读——实用类
材料一:
近日,中国慕课大会召开,让中国慕课再次受到广泛关注。所谓慕课,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慕课作为线上的学习平台,一头连着教育资源,一头连着无数学子,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拓展了学校的边界。通过慕课的线上平台,知识可以跨山越海,实现无远弗届的传播。
中国慕课建设经过6年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大带小、强带弱、同心同向、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慕课的数量和应用规模居于世界第一。一道道教育“鸿沟”正在互联网上消弭,区域、城乡、校际差距逐步缩小,中国慕课为学习型国家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