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1800字。

  南阳市2020年秋期高中二年级期中质量评估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什么才是好的文物保护状态?不是把文物锁在库房里面,死看硬守,而是应该把这些文
  物藏品细心地进行修复保养,让它们保持健康的状态,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中。人们在生活
  中感受到这些文物的魅力,才会精心地呵护这些文物,这些文物才有尊严,有尊严的文物才
  能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当五千年文明积淀下来的文化遗产都有尊严地成为促进社
  会发展的积极力量之后,文化遗产才能惠及更多民众,让更多民众感受到文化遗产在现实生
  活中的意义,人们才能共同保护文化遗产。
  一座好的博物馆不是盖高大的馆舍,而是要不断深挖馆内藏品的内涵,凝聚力量,不断
  举办人们喜欢的好的展览,不断举办人们喜欢的好的活动,这样才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文
  化需求,让人们感受到博物馆对于自身生活的意义,人们休闲的时候才愿意走进博物馆。走
  进博物馆,人们流连忘返,不愿回去;回去之后,人们还能再来的博物馆才是一座好的博物
  馆。
  中国对文化遗址、文物古迹的尊重和保护,良好地和城市发展融合的做法,感动了世界。
  不断在世界遗产大会上申遗成功,在文化领域,这是大事件。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真正在中国
  普及,始于2004年在中国召开的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我们和国际组织有了更密切的沟通,
  也把过去的“文物保护”推进到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层面。比如这些年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像澳门历史城区、开平碉楼与古村落、福建土楼、嵩山“天地之中”古建筑群、山西五台山、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元上都遗址等,开拓了我们保护的眼界。过去的文物保护,往往保护的是那些有文化要素的文物,比如泰山的摩崖石刻等,而文化遗产保护还要保护文化和自然共同生成的文化景观。过去的文物保护,我们注意保护那些宫殿建筑、考古遗址、纪念性建筑,但今天的文化遗产保护强调还要保护人们正生活在其中的古村落、正在使用的工业遗产。过去的文物保护,保护的是点、面,今天的文化遗产保护还要保护一些文化线路,保护大运河、丝绸之路。这些提高了我们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整体认识。
  真正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核心理念有两条,第一条是世代传承性,第二条是
  公众参与性。世代传承性,表明文化遗产保护是一个历史过程,每一代人都有他的责任,任
  何一代人都不能用现实的优势来随意处置遗产,因为我们的子孙后代也有保护、享受文化遗
  产的权利。过去我们经常争论保护重要还是利用重要,今天看来保护不是最重要的,利用也
  不是最重要的,传承最重要,把今天的文化遗产真实地、完整地传给下一代才是最重要的。
  公众参与性,表明文化遗产保护不是政府的专利,不是一个系统、部门的行业工作,它是全
  民的事业,每个人都有保护文化遗产的权利,也都有保护文化遗产的义务。要更多地把文化
  遗产保护的知情权等赋予一般民众,这样文化遗产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尤其是宏阔的文化
  遗产,比如丝绸之路,它串联起那么多的遗址,仅靠政府力量还不够,必须要通过教育、展
  示,使人们热爱文化遗产,它才能得到真正的、更好的保护。
  (摘编自单霁翔《城市文化与文明传承》)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文物藏品进行修复保养,让保持健康状态的文物藏品重新回到人们生活中才是好
  的文物保护状态。
  B.泰山的摩崖石刻、山西五台山属于文物保护,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元上都遗址属于
  文化遗产保护。
  C.文化遗产保护虽然不是政府的专利,但主要依靠政府的力量,全民的共同参与也不
  可少。
  D.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都不重要,把今天的文化遗产真实地、完整地传给下一代才
  重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论述了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两方面的问题,开拓了我们保护的眼界。
  B.文章论证深入浅出,呼吁让文物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中,尊重人们保护文化遗产的
  权利。
  C.文章第三段先提及中国不断申遗成功的事实,后论述到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上。
  D.文章末段在论证文化遗产保护的两点核心理念时运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既讲究外部构建更重视内在品质的博物馆才能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B.文化遗产只有有尊严地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后才能惠及更多民众。
  C.面对文化遗产保护,我们需要不断更新理念,和国际组织密切沟通,提高认识。
  D.我国走上了从文物保护到文化遗产保护的文化道路,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已深入人心。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
  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
  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必须认识到,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
  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