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4750字。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科幻热不是我国独有的文化现象,它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类思维发生巨大变化的产物。从十九世纪后半叶开始,具有世界范围的思维模式变化开始显现。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融通已经势在必行,也促使科幻的勃兴。
  无论是何种科幻小说,它的指针总是对着作家生活的时代。中国科幻具有立足于现实,促使人们对现实更深入思考的特点,这一特点是和世界科幻大师们的思考相通的。他们的神思尽管驰骋宇宙,飞向遥远的未来,但是作为地球人的思维之根仍然是脚下这片土地。虽然凡尔纳的科幻让后来的科学家当作科学发明的启示录,但是他后期的作品已经流露出对于工业革命带给人类负面影响的忧虑。
  科幻不只是一种文学形式,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人的思维的更新。科幻文学既融合了人类思想领域最前沿的精神成果,也融汇了多种不同的艺术创造形式,它富有幻想又直接地反映了人的矛盾、困惑、希望和理想。纯文学里当然不乏书写人类理想之作,但是如今它更要向科幻等新产品学习,因为科学技术,特别是高科技的影响已经深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从思维更新的角度是很难表现人类变化的。
  科幻文学在科学的背景下反思人类现实生存状态和社会整体机制在未来的演化趋向,它是前卫的文学,也是宏大深远的文学。面对AI深入生活各个层面,或者用尽地球人的智慧寻找外星文明,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科幻作品以一种奇幻推理的形式做出富有哲理的思考。中国科幻不是简单重复人类和对立面的矛盾这一俗套,而是凸显了中国社会在开拓进取中积累的有益经验——只有和谐发展、保护生态、以人为本,人才能成为科技的主人,世界才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社会未来的美好成果才能为全人类所共享。
  中国科幻的中国元素是对世界科幻的重要贡献,在当代优秀科幻作品中,中国文化的精髓如珠玉镶嵌其中,体现了人类的思想精华和东方智慧。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也促使人类开始从“人”的本质属性进行深层反思。中国经典话语里充满人类自身所具有的生命意识、求新意识、矛盾统一意识、回归意识等根本元素,优秀的科幻作品使之成功地实现现代转换。刘慈欣在《三体》中以奇绝的幻想编织了人性的多彩画面,同时引发了人们对于未来的思考;王晋康的《古蜀》以恢宏的气势挥就中华远古文明画卷,构建绚丽的中华民族精神史诗。我们处在信息社会,世界各国如同一室,尤其是科幻作家,接受世界各国优秀文化的影响是他们的长处。好的科幻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摘编自孟庆枢《逐梦的中国科幻》,2018年12月18日《人民政协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中国科幻立足作家生活的时代,促使人们更深入地思考现实,这一特点源于对凡尔纳等世界科幻大师们文学创作的借鉴。
  B.中国科幻不以人类和AI、外星文明等对立面之间的矛盾为创作题材,而是着力表现中国社会在发展中积累的有益经验。
  C.中国文化不乏生命意识、求新意识、回归意识等根本元素,中国科幻将这些与自然科学结合,是对世界科幻的重要贡献。
  D.无论是思考未来还是回溯远古文明,刘慈欣和王晋康等人创作的当代优秀科幻作品都体现了人类的思想精华和东方智慧。
  解析:A项,“这一特点源于对凡尔纳等世界科幻大师们文学创作的借鉴”错误,原文是“这一特点是和世界科幻大师们的思考相通的”,“借鉴”一说于文无据。B项,“中国科幻不以人类和AI、外星文明等对立面之间的矛盾为创作题材”错误,原文是“中国科幻不是简单重复人类和对立面的矛盾这一俗套”,意为在这一方面有创新,而非完全不以此为题材。C项,“中国科幻将这些与自然科学结合,是对世界科幻的重要贡献”错误,原文“中国科幻的中国元素是对世界科幻的重要贡献”,选项张冠李戴。故选D。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篇以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思维的变化为背景,指出科幻勃兴的必然性。
  B.文章从现实性和思维更新两个方面介绍科幻文学,并就二者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证。
  C.文章第二段以凡尔纳的创作为例,旨在凸显无论哪种科幻小说都是立足于现实的。
  D.文章介绍中国科幻的发展,通过与世界科幻文学对比来论述中国科幻的独特之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意味着如今纯文学只有从思维更新的角度才能表现人类变化。
  B.科幻作家的神思能飞向遥远的未来,但并未脱离特定时代的科学背景,具有现实性。
  C.科幻文学反思人类现实生存状态和社会整体机制的演化趋向,具有宏大深远的主题。
  D.科幻文学融合了思想领域最前沿的精神成果和丰富的艺术创造形式,是前卫的文学。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程开甲:中国指挥核试验次数最多的“核司令”
  2014年1月11日, 96岁高龄的程开甲走上国家最高科技奖的领奖台,这位老科学家在不少人眼中还十分陌生。有人开玩笑说,程开甲可能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公开学术成果最少的一位了。
  1918年8月3日,程开甲出生于江苏吴江盛泽镇一个富商家庭。1931年,程开甲考入离家20多公里的浙江嘉兴秀州中学。在秀州中学,程开甲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