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4道题,约5980个字,答案是扫描的。
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 积累与运用(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8分)
翻开九年级上册这本泛着油墨清香的语文教材,我们遇见美不胜收的四时风光,感受永恒的童真□童趣和友谊,也观察世间百态,加深对社会人生的理解。我们结识了衣衫lánlǚ的老年于勒,了解到杨二嫂等人辛苦恣睢的生活;书里有情感细腻的散文,有音调铿锵的古诗,这些经典作品不只是语言运用的典范,更是我们与作者对话的桥梁。
1.依次写出文中加点字的拼音(2分)
2.文中拼音处应依次填写的汉字是(2分)
3.文中“□”处应填写的标点是是()(1分)
A.:B.、C.,D.。
4.“美不胜收”的意思是。(1分)
5.语段中“这些经典作品不只是语言运用的典范,更是我们与作者对话的桥梁。”是()复句。(2分)
A.转折关系B.假设关系C.递进关系D.因果关秀
6.古诗文默写(7分)
(1)□□□□□□□,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3)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含蓄地表明词人对恢复中原的渴望的句子□□□□□,□□□□□□□。(辛弃疾《丑奴儿》)
(4)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以死明志,表达自己视死如归、精忠报国、名垂青史的民族气节的句子□□□□□□□?□□□□□□□。
二、阅读(46分)
(一)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7—9题。(7分)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援疑质理()(2)腰白玉之环()
8.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A. 序,文体名,有书序和赠序之分。赠序。即临别赠言,本文是作者写给同乡后学马生的临别赠言。
B. 作者在求学的过程中克服了无书、无师、求学路途遥远、生活艰苦等重重困难。
C.文中第一段“余立侍左右••••••则又请焉”表明作者求学诚恳、执着、机智。
D. 好的品德修养是作者终能学有所成的土壤,因而作者得以“遍观群书”,得以“硕士名人与游”。
9. 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具体说说两篇文章中的主人公在学习上的共同点。(3分)
【链接材料】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抄,抄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抄,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