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610字。
《改造我们的学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理解文章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特色。
思维发展与提升 掌握议论文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的“三段式”逻辑思路和论证结构,学习文章多种论证方法的运用。
审美鉴赏与创造 鉴赏朴素的语言在行文上的特殊效果。
文化传承与理解 认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学风。
教学重点 筛选主要观点及其论据;筛选重要语句论证的思路和方法;生动的修辞。
教学难点 严谨的论证。
教学方法 略读与精读结合。
教学课时 2课时。
一、导读,知背景
1. 导入课题
齐读毛泽东的《七绝•改诗赠父亲》,导入这一篇论辩色彩强烈的议论文。
1910年,外出求学的毛泽东,临行前写了一首励志诗: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2.写作背景
本文是毛泽东同志1941年5月在延安干部会议上的报告, 与《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一起,是当时整风运动的基本学习材料。我党历史上,曾经几次发生过“左”或右的错误,它们都不从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出发,不能运用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来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而是主观臆断或从马列主义书本上的个别词句出发指导革命,致使革命事业蒙受巨大损失。1935年1月遵义会议以后, 党在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纠正了种种错误,但由于战争紧张和形势迅速发展,党对错误路线根源来不及清算,历史上机会主义、教条主义思想影响还严重存在着。同时,抗日战争爆发后,新党员大量增加,他们多数出身于小资产阶级,思想还缺乏改造,影响了党的思想作风的纯洁性。在这种情况下,党发动了伟大的整风运动,对全党和全体干部进行一系列极为深刻的马列主义教育。为了反对主观主义,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毛泽东同志就作了这个报告。
整风运动的内容主要是“整顿三风”,即: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当时,毛泽东同志作了三个动员报告: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