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190字。

  第三单元  11.1 过秦论 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并掌握本课中的重要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点。
  2、理清课文思路,学习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和铺排渲染的语言特色。
  3、结合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政治主张,理解作者居安思危、忧国忧民的思想。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辨识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掌握有关的文言基础知识。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作者的论证方法,学习本文对比论证的方法和铺排渲染的语言特色。
  审美鉴赏与创造:认真分析叙和议的关系,厘清其论点和论据内在的逻辑关系,体会文章磅礴的气势,透彻的说理。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作者的政治主张,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作者居安思危、忧国忧民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积累重要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点。
  难点:理解作者居安思危、忧国忧民的思想。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部战国史简直就是一部武林史。几千年以来,“弱肉强食”在自然界似乎是一条法则,但在人类社会,这条法则常常被打破。两千多年前,当武林盟主秦始王刚做着千秋万代的美梦的时候,一群疲弊的农民“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轻而易举地攻破秦国“金城千里”,导致强大的秦王朝“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这一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西汉的政治家、文学家贾谊阐述了他的看法。“过秦”就是“指出秦的过错”,那秦之过是什么呢?
  二、写作背景
  贾谊所处的时代,属西汉的“太平盛世”,许多人认为当时天下“已安已治”了,但实际上却是矛盾重重,危机四伏。按照贾谊的说法是“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治安策》)由于大地主大商人势倾王侯,土地高度集中,农民大批逃亡,农业生产遭到破坏,阶级矛盾日益加深。作为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贾谊从秦灭亡的历史教训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他目睹现实,深感忧虑。写作《过秦论》,名为“过秦”,实为“规汉”,希望汉朝统治者以秦为鉴,施行仁政,改革政治,缓和矛盾,避免社会危机。
  三、作者介绍
  贾谊(前200年-前168年),汉族,洛阳(今河南洛阳东 )人,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贾谊少有才名,十八岁时,以善文为郡人所称。文帝时任博士,迁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故后世亦称贾长沙、贾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时仅33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