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910字。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致大海》优秀教学设计
  【素养目标】
  1.了解作者及创作特点,把握本诗的写作背景。
  2. 理清诗歌结构,分析诗中大海的特征,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
  3.领悟诗歌主旨,深入领悟诗人通过对大海的热爱和赞颂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分析诗中大海的特征,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领悟诗歌主旨。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作家作品
  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俄国近代文学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者,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造者,被称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
  12岁入皇村学校学习,就从事抒情诗歌创作。在《自由颂》中就显示了他对专制的仇恨和对自由的追求:你专制独裁的暴君/我憎恨你,憎恨你的宝座/我以我严峻和欢乐的眼光/盾看待你的覆灭,你儿孙的灭亡。由此,被沙皇政府流放南俄即南高加索。在这里度过了四年的放逐生活。1824年又第二次放逐,过上了幽禁的生活。这期间写下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透露出诗人在困境中仍旧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情趣。这一诗歌成了许多青年人的座右铭,激励了几代人。在沙俄政府的对诗人怀柔与高压两手统治下,于是1837年2月10日逝世。
  普希金的作品富有强烈的人民性,因而被称为“俄罗斯生活百科全书”。他一生共写抒情诗歌800多首,如著名的《自由颂》《致恰达耶夫》;叙事诗《青铜骑士》;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
  2、写作背景
  《致大海》写于1824年。1820年,普希金因创作了大量的政治诗而引起沙皇的惊恐。被沙皇政府放逐到南高加索,由于他热爱自由,不愿阿谀逢迎敖德萨总督,于1824年又被革职遣送回乡(第二次流放)。临别前夕,诗人登上高加索海边的岩石,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想起自己坎坷的经历,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不禁思绪起伏,写下了这首诗篇。
  3、题目解说
  《致大海》是一首政治抒情诗,表达了诗人反抗暴政,反对独裁,追求光明,讴歌自由的思想感情。致,向对方表示情意。致大海,即向大海表示情意。诗人以大海为知音,以自由为旨归,以倾诉为形式,多角度多侧面描绘自己追求自由的心路历程。
  4、资料链接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