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320字。

  《树和天空》优质课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了解特朗斯特罗姆的创作成就及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思维发展与提升  体会诗歌的写作特色,如奇特的想象、鲜明的意象、朦胧的意境等。
  审美鉴赏与创造  鉴赏诗歌的意境美、想象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  体会诗歌的多元主题,如自然的生生不息、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的奇迹等。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全诗,感受诗歌丰富奇特的想象和朦胧的意境。
  教学难点  揣摩诗句的含义,通过想象,尝试进入作者在诗歌中所创造的那个神奇的世界。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
  1.导入新课
  学生齐读:生活如海,执着作舟,乘舟泛海,方知海之广阔。生活如山,执着作径,循径登山,方知山之高远。生活如歌,执着作曲,依曲而歌,方知歌之美妙。山高不碍白云飞,虽海枯石烂,而此身尚存,此心永不灭,因为我坚信:唯执着,方能造就最美风景。
  教师回应:唯其执着,才会精益求精,才会马到成功。你看,那个奥地利的卡夫卡,只是个银行职员,却笔耕不辍,创作了蜚声世界的《变形记》,创作成了他活着的唯一目的,人生的唯一意义,那《城堡》《变形记》中的主人公,其实就是他自己呀。瑞典诗人特朗斯特罗姆写作长诗《画廊》时几乎花尽了十年光阴,就连诗《有太阳的风景》也断断续续用了七年的时光才创作完成,正是凭借这种执着的精神,他才摘取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
  2.作者简介
  20世纪最后一位诗歌巨匠——特朗斯特罗姆
  特朗斯特罗姆(1931-2015),瑞典诗人,1954年发表诗集《17首诗》,轰动诗坛,他一生共发表诗歌200余首,在201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理由是“他以凝炼、简洁的形象,以全新视角带我们接触现实”。他善于从日常生活入手,把有机物和科学结合到诗中,把激烈的情感寄于平静的文字里,被誉为当代欧洲诗坛最杰出的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大师。
  二、读
  1.一读划节奏
  (1)指名朗读。
  (2)划分节奏。
  一棵树/在雨中/走动
  在倾洒的灰色中/匆匆走过/我们身边
  它有急事。它汲取/雨中的生命
  就像/果园里的/黑鹂
  雨停歇。树/停下脚步
  它/在晴朗的夜晚/挺拔地静闪
  和我们一样/它/在等待/那瞬间
  当雪花/在空中/绽开
  2.二读说内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