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1020字。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精品教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
  【教材定位】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这篇文章刊登于1978年5月11日的《光明日报》。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我国面临重大的历史转折,“解放思想”成为时代的呼声。为正确认识、把握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全国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引发这场大讨论的,正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文章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对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启改革开放进程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要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及其内在的联系。注意体会本文富于思辨性,善于运用经典理论文献和典型事例,立论与驳论相结合,在演绎推理中展开论述的特点。同时,要注意联系历史事实和亲身经历印证本文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学习运用相关理论对现实问题进行辩证分析。
  【素养目标】
  1.了解文章写作的历史背景,全面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深刻内涵及其重大现实意义。
  2.了解时政评论类文体特点,学习本文事理论证和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
  3.梳理本文小标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文章的严谨准确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难点】
  梳理本文小标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和论证语言。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我国面临重大的历史转折,“解放思想”成为时代的呼声。为正确认识、把握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全国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引发这场大讨论的,正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
  二、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
  胡福明,男,1935年7月生, 江苏无锡人。1955年9月就读于北京大学新闻专业,翌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学习,1962年毕业后,到南京大学政治系(后更名为哲学系)任教,是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主要作者。
  2.了解“特约评论员文章”
  特约评论员文章是报刊约请有关权威人士就某一重大理论或现实问题发表看法的评论,是评论员文章的特殊形式。论及的内容大都是事关全局和举足轻重的大问题,具有极强的专题性、理论性和政论性,往往在社会上产生较大的反响。它一般要求多侧面、多角度地展开论述,强调理论的系统性和严密性。
  3.写作背景
  1976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一举粉碎“四人帮”,结束了延续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举国欢腾,人心思变,百业待举。党面临着思想、政治、组织等各个领域全面拨乱反正的任务。但是,这一进程受到“两个凡是”错误方针的严重阻碍,党和国家的工作在前进中出现徘徊局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