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470字。

  《修辞立其诚》《怜悯是人的天性》优秀导学案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够简述本文的行文脉络和论证特点;
  文化传承与理解:把握文章观点,体悟该观点对我们立身处世的启发意义。
  【课前预习】
  知人论世:
  张岱年(1909—2004),字季同,河北献县人,著名哲学家。其学术研究主要分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哲学史的阐释;二是哲学问题的探索;三是文化问题的研讨。在不同的时期,各有不同侧重。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92年4月,深刻阐述了张岱年的治学宗旨。张岱年治学贯彻一个“诚”字。20世纪30年代他提出“哲学家须有寻求客观真理之诚心”;40年代他把“求真之诚”作为哲学修养之基础;他晚年自号“渠山拙叟”(“渠”即张载,“山”乃王夫之),并以“直道而行”示其一生立身之则。冯友兰评价说:“张先生治学之道为‘修辞立其诚’,立身之道为‘直道而行’,此其大略也。”
  一、导入
  “真”和“善”是人类美好的品格,也是长期以来哲学领域探讨的重要话题。《修辞立其诚》关注的是“真”,《怜悯是人的天性》关注的是“善”。
  二、自读
  1.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
  2.请画出本文的思维导图。
  三、反馈
  四、讨论
  1.简述本文的行文脉络。
  2.简析本文的论证特点。
  五、展示
  六、精讲
  层进式论证结构:
  层进式论证结构是指阐释、分析和论证论点的几个层次之间是逐层推进、逐步深入的关系,俗称“剥笋法”。层进式结构这种剥笋式的分析、挖井式的论证,非常适合于需要寻根究底的论述文,常用于这样几种情况:从现象挖掘本质、从行为推究动机、用结果追溯原因、用偶然论证必然。
  层进式结构一般有两种样式:
  1.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即围绕中心论点问答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简称为“是为怎”的论证结构。这也是层进式论证最常用的方法。
  2.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关系,每层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表递进的关联词语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
  七、检测
  《修辞立其诚》中作者把“诚”解释为“真”,“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这一观点对你的启发意义。
  八、作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当前,乡村振兴战略正在给中国乡村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不变的是在乡间闾巷的乡土文化地标上流淌着的汩汩文脉。保护好文化地标,就能守住乡村文脉,守住乡愁。
  乡土文化地标记录着一个姓氏的繁衍脉络,牵连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