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8770字,答案扫描。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上方相应的区域内。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写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因为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自花授粉作物自交不退化,因而杂交无优势”的论断明白无误地写在美国著名遗传学家辛诺特和邓恩的经典著作、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大学教科书《遗传学原理》中,由此有人嘲笑“提出杂交水稻课题是对遗传学的无知”。
  在理论与事实发生矛盾时,袁隆平的态度是尊重权威但不崇拜权威,不能跟在权威后面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他不迷信权威的每一个观点。他知道,根据自己直接观察到的一些事实表明水稻具有杂交优势,“无优势”论是没有试验依据的推论,这一推论与自交系的杂交优势现象相矛盾:玉米自交系继续自交不再引起衰退现象,但杂交能产生强大的优势。而天然的自花授粉植物品系(天然自交系)自交也不退化,为什么杂交却不能产生杂种优势呢?袁隆平坚信搞杂交水稻研究有前途,勇敢地向“无优势”论这一传统观念挑战,从而拉开了我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序幕。
  袁隆平认为,水稻的杂交优势利用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进行人工去雄,如果用人工去雄杂交,就得一朵花一朵花进行,产生的种子数量极为有限,不可能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再一条路就是培育出一个雄花不育的“母稻”,即雄性不育系,然后用其他品种的花粉去给它授粉杂交,产生出用于生产的杂交种子。然而国内外都没有这一先例,国际上有著名学者断言这“不可能”。还有学者认为,像水稻这样一朵花只结一粒种子的“单颖果作物”,利用杂种优势必然制种困难,无法应用于生产。
  袁隆平不打算退却,他很清楚他拥有的有利条件是其他国家科学家少有的:进行这项研究,中国有中国的有利条件,中国是古老的农业国,又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有众多的野生稻和栽培稻品种,蕴藏着丰富的种质资源:有辽阔的国土和充足的光温条件,海南岛是理想的天然温室,育种者的乐园:更重要的是我们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可以组织科研协作攻关;有党的正确领导,任何困难都可以组织力量克服。直到今天,袁隆平都对为攻克杂交水稻难关在全国13个省区的18个科研单位进行的科研大协作感慨不已,认为没有这样的大协作,杂交水稻研究决不会取得今天这样世界瞩目的成果。
  (摘自沈英甲《喜看稻菽千重浪》)
  材料二:
  中国是大豆起源国,但上世纪80年代初,大豆单产每公顷只有一吨多,不到美国的一半。而提高单产的最有效途径就是杂种优势利用,这是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大豆是严格的自交作物,闭花授粉。研究的第一步是要找到大豆花不能产生可有花粉而只能通过异花授粉才能结果的不育系,再借助保持系来繁殖不育系,从而为生产大量杂交种子提供了可能性,之后再通过反复试验,获得恢复系,实现“三系”配套。再经过大量配制杂交组合,最后研制出大豆杂交种。
  1983年,孙寰回国后,就开始了在一些科学家看来“不可能”“不现实”的大豆不育系研究工作,以实现大豆强国。在研究之初条件非常欠缺,他只能靠国家资助的1万元留学回国人员经费开始做起。为了充分利用我国的大豆种质资源,他分别在福建泉州、湖南长沙、浙江杭州、河南郑州、江苏徐州、吉林公主岭等地搞试验。1985年,通过反复试验,他的课题组发现了一个组合杂交一代高度不育的情况,研究初获成果。
  1993年,他的课题组又成功培育了世界第一个野生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同型保持系,通过测交和回交,于1995年实现了栽培大豆“三系”配套,初步培育出“杂交豆一号”。“杂交豆一号”比常规对照品种增产20%以上,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经过正式品种审定、可以商业化应用的大豆杂交种。
  (摘自《吉林新闻》2018年10月23日)
  材料三: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日前召开的科学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强调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爱国是科学家精神的第一要义。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科学家怀着深厚的爱国主又情怀,凭借精湛的学术造诣、宽广的科学视野,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从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一大批老一辈科学家,到陈景润、黄大年、南仁东等一大批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杰出科学家,都是爱国科学家的典范。殷殷爱国情,拳拳赤子心。广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才能更好地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也就一定能汇聚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磅礴力量,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光荣业绩。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更加需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也更加需要大力弘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树立敢于创造的雄心壮志,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要多出高水平的原创成果,为不断丰富和发展科学体系作出贡献。”极大调动和充分尊重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创造精神,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使谋划创新、推动创新、落实创新成为自觉行动,在解决受制于人的重大瓶颈问题上强化担当作为,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我们就一定能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
  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科学家精神的重要内涵,所以要首先弘扬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
  (摘自《人民日报》之《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有改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理论与事实发生矛盾时,袁隆平态度很明确:相信自己直接观察到的一些事实。
  B.自交系的杂交优势:玉米自交系继续自交后不再衰退,杂交后能产生强大的优势。
  C.袁隆平认为,水稻的杂交优势利用理论上有两条路可走,实践上只有一条路可行。
  D.研制大豆杂交种需分三步:找到相应的不育系,再借保持系繁殖,试验获得恢复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从水稻和大豆杂交育种的成果看,杂种优势利用是提高某些农作物单产的有效途径。
  B.无论是水稻杂交育种研究还是大豆杂交育种研究,科技工作者都离不开团队的协作。
  C.袁隆平、孙寰都是利用杂种优势来育种的,也都是在客观条件欠缺的情况下起步的。
  D.袁隆平、孙寰是在别的专家认为“不可能”处实现突破的,具有很强的创新精神。
  3.下列关于材料三论证方面的说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论证中心: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B.论证方法:综合运用了事例论证、理论论证和对比论证。
  C.论证思路:先提出论点-再论证分论点-得出结论。
  D.论证语言:本文的论证语言平实、朴素、严谨。
  4.请结合材料一,给“水稻杂交”写出一条名词解释语。(4分)
  5.我国育种创新成功的因素有哪些?请你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百合花(节选)
  茹志娟
  我们到包扎所,已是下午两点钟了。这里离前沿有三里路,包扎所设在一个小学里,大小六个房子组成“品”字形,中间一块空地长了许多野草,显然,小学已有多时不开课了。我们到时屋里已有几个卫生员在弄着纱布棉花,满地上都是用砖头垫起来的门板,算作病床。
  我们刚到不久,来了一个乡干部,他眼睛熬得通红,用一片硬拍纸插在额前的破毡帽下,低低地遮在眼睛前面挡光。他一肩背枪,一肩挂了一杆秤;左手挎了一篮鸡蛋,右手提了一口大锅,呼哧呼哧地走来。他一边放东西,一边对我们又抱歉又诉苦,一边还喘息地喝着水,同时还从怀里掏出一包饭团来嚼着。我只见他迅速地做着这一切,他说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