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690字。
《归园田居》
教学目标:
1 、诵读品读诗歌,感受宁谧优美的田园风光,体悟陶渊明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
2、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
3、 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方法:
1. 运用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 运用点拨法,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以点带面,以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3. 运用讨论法,让学生自己品味诗中运用的情景交融等艺术手法。
4. 探究阅读法,使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有新意。
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同学们做一道选择题:如果大家走入社会,有两条道路给你们选择 ——1 、做大官,有名有利。 2 、做农民,平平淡淡。同学们选择哪条路呢?
大家的选择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实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舍和得充满烦琐的 人生,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舍去,又不断地得到。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也曾经做过和大家同样的选择,但不同的是,他选择的是做农民。而且,他为自己的选择写了一系列的文章。《归园田居》写于归隐后一年。其中,包含了他对自己弃官归家的感想和思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学习陶渊明的舍与得。
2、 回顾旧知
师:我们先一起来回顾一下以前学过的关于陶渊明的诗歌吧。学生背诵。
《饮 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师:每次读陶渊明的诗歌,我们便仿佛去郊野乡村旅行了一番 ,每次读陶渊明的诗歌,我们便有荡涤心灵的享受。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的另一首《归园田居》,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朗读这首诗歌。
三、自由朗读,初步感知内容
1 、要求大声朗读,并读准字音、节奏。老师巡视。
2 、指名朗读,师正音:羁、拙、荫、暧暧、樊
3 、老师指导朗读断句。大家知道四言诗的朗读节奏是二二式,那么五言诗的朗读节奏通常是二一二式或二二一式。例如“少无 / 适 / 俗韵,性本 / 爱 / 丘山”,那么“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怎么读呢?大家试一试来读,“暧暧 / 远人 / 村,依依 / 墟里 / 烟。”
4 、学生齐读。
归园田居(其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