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劝学 》《师说》(学案+课件+练习
  20-21 第6单元 10 劝学 师说.doc
  20-21 第6单元 10 劝学 师说.ppt
  课时分层作业10  劝学 师说.doc

  一、读准字音
  中绳(zhòng) 槁暴(gǎo)(pù)   (róu)
  砺(lì)  参省(cān)(xǐng)  跂(qǐ)
  驽马(nú)  螯(áo)  跬步(kuǐ)
  骐骥(qí)(jì)  锲而不舍(qiè)  镂(lòu)
  蛇鳝(shàn)
  二、辨识通假
  (1) 以为轮/ 使之然也(“ ”同“煣”,使弯曲)
  (2)虽有槁暴(“有”同“又”)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见识)
  (4)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资质、禀赋)
  三、一词多义
  (1)绝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动词,横渡)群响毕绝(《口技》)(动词,停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形容词,与人世隔绝的)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副词,非常)
  (2)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动词,借助,利用)乃悟前狼假寐(《狼》)(动词,假装)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动词,借)
  (3)劝劝学(动词,劝勉,鼓励)肃劝权召瑜还(《赤壁之战》)(动词,劝说)我劝天公重抖擞(《己亥杂诗》)(动词,劝说)
  (4)望吾尝跂而望矣(动词,远看)先达德隆望尊(《送东阳马生序》)(名词,名望)
  (5)而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并列关系)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表递进关系,而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关系,但是)吾尝跂而望矣(连词,表修饰关系)
  (6)利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形容词作动词,变得锐利)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走得快)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形容词,刀刃锋利,刀口快)损人利己(成语)(动词,谋利)商人重利轻别离(《琵琶行并序》)(名词,钱财)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名词,财利、钱财)
  (7)于青,取之于蓝(介词,从)水为之,而寒于水(介词,比)善假于物也(介词,引进动作对象,可不译)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介词,在)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二章》)(介词,对)
  四、词类活用
  (1)木直中绳, 以为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2)其曲中规(形容词作名词,弯曲的弧度)
  (3)故木受绳则直(形容词作动词,变直)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词作状语,每天)
  (5)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形容词作名词,高处)
  (6)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
  ……
  课时分层作业(十)
  [基础运用层]
  1.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D.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余嘉其能行古道
  D [A项,“有”同“又”;B项,“生”同“性”;C项,“受”同“授”,传授。]
  2.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圣心备焉  备:具备
  而闻者彰  彰:清楚
  B.不积跬步  跬:一步
  金就砺则利  砺:磨刀石
  C.吾从而师之  师:以……为师
  圣益圣,愚益愚  益:更加
  D.吾未见其明也  明:明智
  郯子之徒  徒:同类的人
  B [B项,跬: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B.木直中绳, 以为轮
  C.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D [A、B、C三项均为使动用法,意思分别为“使……走得快”“使……弯曲”“使……学习”。D项为意动用法,意思是“以……为耻”。]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B.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A [B项,古义:寄身,托身。今义: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C项,古义:传播道理,文中指传播儒家思想。今义:通常指传播宗教思想。D项,古义:在文中指对小的方面学习。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5.下列各句中,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C.马之千里者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C [C项,与例句同为定语后置句;A项,状语后置句;B项,宾语前置句;D项,判断句。]
  6.下列有关文学或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