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700字。
三、汉初风云人物之韩信
淮阴侯列传(节选)
教学目标:
1、学会通过事件的展开来刻画人物,凸现主旨;
2、学会在叙事中融进个人的好恶褒贬,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3、进一步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知识,背诵课文前两段。
难点重点:
叙事中细节的表现和叙述中蕴含情感的表达方法。
课时课型:
3课时。文本研习。
    韩信受漂母之饭,忍胯下之辱;投项,不用,投刘,几死。无奈亡去,幸遇“萧何月下追韩信”,才对刘邦“毕陈平生之画略,论楚之所以失,汉之所以得……”为用,遂为之南征北战,出生入死。“韩信虏魏、破代、平赵、下燕、定齐,南摧楚兵二十万,杀龙且,而楚遂灭。汉并天下,皆信力也。”(黄震《黄氏日抄》)事实证明,没有韩信就没有刘家王朝! 
结局,却是夷灭三族!
读《史记·淮阴侯列传》,不禁满腔悲愤;读《史记·淮阴侯列传》,更为中国历史上的“英雄悲剧”现象而深思。
司马迁为韩信作传,是为了表彰他佐汉破楚的历史功绩:“楚人迫我京索(把我军困在京、索之间),而信拔魏赵,定燕齐,使汉三分天下有其二,以灭项籍,作《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见《太史公自序》)而对他一再上当,最后被罗织罪名、惨遭杀害的结局,表示无限的惋惜和同情;对刘邦、吕后等人的猜忌残忍,隐约表示愤慨和厌恶
一、学习1—2段:早年屈辱
1、难句疏解。
(1)始为(还是)布衣时,贫(很穷。贫:缺吃少穿;穷:不得志、不显贵。两者不同。)无行(品德),不得(能够)推择(推举选择)为吏。
(2)常(通“尝”,曾经)数从(跟随到)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以之为患,可译为“嫌恶”)之,乃晨炊蓐食(“晨”“蓐”名作状。意思是“于是一大早作好饭,在床上吃了饭”)。
(3)有一母见信饥,饭(名作动,给……饭吃)信,竟(动词,到……终了)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有以”就是“有所以”,与“无以”相对,这里可译为“有机会”“有条件”)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献)食,岂望报乎!”。
(4)于是孰视(“孰”通“熟”,仔细)之,俯出袴(通“胯”)下,蒲伏(通“匍匐”,蒲伏就是“出袴下”的意思,重言以强调)
2、问题探究。
(1)胯下受辱中“孰视之”、“葡伏”反映了韩信怎样的内心活动和性格?
明确:尖锐激烈的思想斗争和忍辱负重的坚忍性格。
(2)怒绝亭长、漂母饭信、胯下受辱,三个小故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个性? 
明确:都反应了韩信早年穷困屈辱的生活,第一个故事侧重表现他屈辱之中的自尊,第二个故事侧重表现他的自信和抱负,第三个故事侧重表现他的坚忍,忍辱负重。三个小故事很好地表现了韩信其人。
补充: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苏轼《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