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770字。
《我与地坛》优秀教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教学重点
1.品味文章深沉绵密的语言特色。
2.领会作家对“生命”的感悟
教学难点 1.理解、体味史铁生对“生命”的感悟
2.体悟作者对母亲深挚的感情并感受到伟大而深切的母爱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欣赏作者笔下地坛宁静肃穆、生机盎然的美,体味史铁生对“生命”的感悟。
2.体味母爱的深沉伟大,理解命运的造就也就决定了角色的分配和承担的方式。
过程和方法
.理清文章思路和结构。
2. 反复诵读文章、讨论与指导相结合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理解、体味史铁生对生命以及其苦难的感悟。
2、学会感受母爱、理解母爱
第一课时
一、导入:有这样一个人,从小生长在北京城,16岁时从清华大学附中初中毕业,18岁时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主动去陕北农村插队落户,21岁时因积劳成疾回北京住进医院,那一天正是他的生日,他从此以后再也没能站立起来。曾有的年少轻狂,所有的豪情壮志一下子都成了海市蜃楼,他一度痛不欲生。后来,在母亲的奔走下进了街道的一家小厂,每天在那里画彩蛋。再后来,他成了一名作家,当他第一次获奖,他的健康的朋友们把他从轮椅上抬为他欢呼时,他一直倔强的昂着头,但委屈的泪水却忍不住流淌下来。这个人就是史铁生,今天让我们看看他是如何走出当时那痛不欲生的困境的
二、 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中初中。1969年去陕西延安插队。21岁时,因腿疾回北京住进医院,那一天是他的生日,从此他再没站起来。他在做了7年临时工之后,转向写作。1983年他发表《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一举成名。加入中国作协。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务虚笔记》、散文《合欢树》、《我与地坛》等。其中 《务虚笔记》、《我与地坛》曾入选“九十年代十大经典作品”。他的作品一类是对知青生活的回忆和反思,另一类是对残疾人命运的描摹。《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