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360字。

  【略读】 《预言》《窗》《你的名字》《神女峰》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理解诗的意象和所抒发的感情。
  课前预习
  (一)知人论世,开阔视野
  1.走近作者
  (1)何其芳
  何其芳(1912—1977),原名何永芳,重庆万州人。诗人、诗评家、学者。1929年入上海中国公学预科学习。1931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课余沉浸于文学书籍之中,发表了不少诗歌和散文。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受到文坛注意。他的散文集《画梦录》出版后,获《大公报》文艺奖金。大学毕业到天津、山东、四川等地教书。1938年赴延安,任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1941年底发表诗《生活是多么广阔》《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在青年中影响很大。1944年以后被派到重庆工作,任《新华日报》社副社长等职。1948年年底开始在马列学院(即高级党校)任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诗人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学评论》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等职。作品有诗集《汉园集》(与人合集)《夜歌》《预言》《夜歌和白天的歌》等。主要诗学论著有:《诗歌欣赏》《关于写诗和读诗》。另有《论民歌》《马雅柯(可)夫斯基和我们》《关于现代格律诗》《关于新诗的百花齐放问题》《关于诗歌的新诗形式问题的争论》《再谈诗歌形式问题》等数十篇诗歌论文。何其芳给诗歌以一个较完备的定义,并提出了建立现代格律诗的著名主张,引起讨论。有《何其芳选集》和《何其芳文集》问世。
  (2)陈敬容
  陈敬容(1917—1989),出生在四川乐山(今市中区)校场坝附近的打铁街。小时候叫懿范,1930年春考入乐山县立女中时改名敬容。1933年夏至1934年冬先后在成都私立中华女中和省立第一女师高师部读书。1935年2月到北京,与曹葆华结合,经常在图书馆自学,有时到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旁听。曾向一位法国女教师学习法文。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陈敬容和曹葆华返回成都,次年加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1939年春与曹葆华离异后,同回族青年文人沙蕾结婚,次年随沙蕾由重庆转赴兰州,在那里当了四年家庭主妇。因忍受不了沙蕾的大男子主义,于1944年回川投奔胞弟士烈。之后流浪重庆郊区,做过小学代课教师、合作社职员等,直到1946年才先后在北碚《文史》杂志社和交通书局任编辑。不久转到交通书局上海分局。这年冬辞去编辑职务,专事创作和翻译。1948年春与友人曹辛之等共同创办《中国新诗》及《森林诗丛》。同年与文人蒋天佐结婚。1949年随蒋转经香港到达北京,入华北大学正定分校学习。之后到最高人民法院检察署工作。1956年秋调《世界文学》编辑部,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后在《诗刊》杂志当编辑。1958年与蒋天佐离婚后,独自带着孩子生活和工作。1973年因病退休。
  陈敬容从小喜欢文学。她在乐山、成都读书时就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早在1935年赴北京自学期间,就开始在《晨报大公报》上发表诗文。所用笔名有蓝冰、成辉、默弓、文谷。1948年任《中国新诗》编委。1956年调任《世界文学》编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