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
│第八单元丰富词语积累.doc
├─第八单元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 (2份打包)
│二 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doc
│二 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ppt
└─第八单元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 (2份打包)
三 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doc
三 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ppt
一 丰富词语积累
在传统文化中积累成语
悟精神内涵 练生花妙笔
一、成语里的山水自然
通过这类成语,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在探索自然、战胜困难的过程中那细腻的情怀、勇毅的精神、高尚的情操。而这些正是构成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基本元素。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红情绿意知多少,尽入泾川万树花。”古代的诗人步履所及之处,必有妙句偶得,美丽的自然山水在诗句中闪亮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同时诞生了更多的格言成语。像“水天一色、水光接天、扪参历井、江山如画、春寒料峭、风刀霜剑、红衰翠减、流水落花、柳暗花明”等都来源于诗人咏叹自然山水的佳句妙言。
选词填空
1. 表达对美好的山川大地的热情讴歌。 A.一叶知秋 柳暗花明
2. 表达对险恶的山水自然的由衷敬畏。 B.凄风苦雨 扪参历井
3. 抒发来自山水的独特感悟。 C.水天一色 江山如画
4. 赞扬源于自然的精神气节。 D.傲霜斗雪 傲然屹立
答案:1.C 2.B 3.A 4.D
二、成语与文学艺术
小小的成语展现的文学、绘画、音乐、舞蹈、戏曲、书法等都是汉民族精神文化的无限魅力。
如:“尺幅千里”形容图画或诗文虽然篇幅短小,但内容却极其丰富,意境非常深远,其原来的意思是专指绘画时用咫尺的篇幅画出辽阔千里的景象。“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遒劲,功力深厚。“黄钟大吕”形容音乐或文辞庄严、高妙,气势宏大。
总之,短短的成语或细致入微,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文学艺术的精深的内涵之美,成就着无数的妙文佳句。
……
二 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
一、探究一词多义
【探究示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与薛寿鱼书①
[清]袁枚
天生一不朽之人,而其子若②孙必欲推而纳之于必朽之处,此吾所为悁悁而悲也。夫所谓不朽者,非必周、孔而后不朽也。羿之射,秋之弈,俞跗之医,皆可以不朽也。使必待周、孔而后可以不朽,则宇宙间安得有此纷纷之周、孔哉!
子之大父一瓢先生,医之不朽者也,高年不禄③。仆方思辑其梗概以永其人,而不意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反托于与陈文恭公讲学云云。呜呼!自是而一瓢先生不传矣,朽矣!
夫学在躬行,不在讲也。圣学莫如仁,先生能以术仁其民,使无夭札④,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素位而行,学孰大于是!而何必舍之以他求?文恭,相公也;子之大父,布衣也。相公借布衣以自重,则名高;而布衣挟相公以自尊,则甚陋。今执途之人而问之曰:“一瓢先生非名医乎?”虽子之仇,无异词也。又问之曰:“一瓢先生其理学乎?”虽子之戚,有异词也。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而以人所共疑者传先人,得毋以“艺成而下”⑤之说为斤斤乎?不知艺即道之有形者也。精求之,何艺非道?貌袭之,道艺两失。医之为艺,尤非易言,神农始之,黄帝昌之,周公使冢宰领之,其道通于神圣。今天下医绝
……
三 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
(1)近义实词辨析
在2019年高考题中,对实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名词、动词、形容词(以动词、形容词居多)上,以辨析近义词为主,要求注意一些近义实词的用法,尤其是那些常见的近义词辨析。此外,对实词在应用上的考查也是一个重点。“应用实词”指在动态语言环境中去分析辨别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常涉及同音、近义或既同音又近义的实词。
【探究示例】
1.请判断加点词语使用的正误。
(1)中国古典诗歌所用的许多物象,本是无情无知的,但经过历代诗人反复继承、运用和发展,积淀了丰厚的象征意蕴,成为传统的审美意象。( )
(2)2019年8月,科幻作家刘慈欣受邀到成都举办讲座,几十位科幻创作爱好者聆听了他的报告,会后我有幸向他垂询了有关科幻创作的问题。( )
(3)我曾见过母亲那件放在箱底珍藏多年的旗袍,无论是面料还是花色还是那奇妙的盘花扣,都漂亮得令人歆羡。( )
(4)那些在黑暗中蹲伏的峰峦,和天空勾结成一体。更远处,一列锯齿形的山梁后,隐隐躲着几粒星子,仿佛在窥伺人间的动静。( )
答案:(1)√ 积淀:①动词,积累;沉淀。②名词,所积累沉淀下来的事物(多指文化、知识、经验等)。此处是动词。
(2)× “垂询”是敬词,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属谦敬错位。
(3)√ “歆羡”为爱慕、羡慕之意。
(4)√ “窥伺”为暗中观望,等待时机(多用于贬义),此处是拟人手法。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