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040字。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案
【学习主题】
1、积累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学习课文造语实而生动的特点。
2、体会课文是如何以“言志”为中心组织材料的,监货本文思路清晰,极有层次,不枝不蔓,文意明晰的特点。
3、学习运用对话和人物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4、领略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风格。
5、体会孔子的思想。
第一课时
相关链接:
1、1998年全体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作了一个宣言:如果人类在21世纪还想继续生存下去的话,必须回头到两千五百多年前,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吸取智慧。
“因材施教”也是被人所公认的科学的教育原则,在这方面儒家创始人孔子给我们做出了榜样,本文是孔子“因材施教”的范例。通过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以言志为线索,写出了学生们的志趣、性格,表达了孔子的思想、态度。
2、简介作者:孔子,春秋末期鲁国人(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鲁定公时,曾任鲁国大司寇,后来私人办学,曾周游列国,晚年整理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到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他又是一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以至于今。
3、《论语》简介: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 和《孟子》合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4、孔子主张:
(1).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交际的礼节仪式的冠、婚、丧、祭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花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孔子说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后继周者,虽百代可知也。”, (《论语●学而》)似乎周礼是千秋不变的规范。
(2).在经济方面,他反对封建的田赋制度而板力维护西周以来的田赋制度。
(3)、孔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他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合乎“礼”的等级制度。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