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240字。
山东省泰安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21.1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关于大禹,过去一直认为,他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大禹创立的夏王朝,可能是靠不住的。那么,大禹的记载是信史还是纯属杜撰,这是一个问题。
过去对传说时代的看法,是传说归传说,见于文献记载的历史归历史,考古归考古,研究文化人类学、社会学的那又是另一种方式。对大禹以及夏王朝的研究,必须把以下三个系统结合起来:第一个,从口耳相传到文字记载的文献史学;第二个,考古学兴起以后,从考古发掘的遗迹遗物来进行研究的考古学系统;第三个系统,从摩尔根《古代社会》阐明的从蒙昧、野蛮、文明,到马克思讲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等,也就是人类学、社会学的系统。必须把三者结合起来,我们才能做出一个比较恳切的结论。
几乎所有的先秦古籍,对大禹都有一些记载,彼此之间也不完全一样。到了西汉司马迁作《史记》,其中《五帝本纪》后第二篇就是《夏本纪》,在《夏本纪》当中,司马迁根据他看到的文献记载,结合他听到的传说,完成了《夏本纪》。我认为,从口耳相传的传说,到《五帝本纪》之后的《夏本纪》,究竟可靠不可靠,需要通过与考古学发现、研究成果互相比对、校正,还要参考社会学、人类学研究的成果,最终作出判定。
关于夏王朝的记载,还见于青铜器。有名的有宋代出土的齐国青铜器叔夷钟,铭文中就说到“处禹之都”。另一件春秋时期的青铜器秦公簋,讲到禹的时候它提到“鼏宅禹迹”,“鼏”就是一个鼎上面盖了一个丝织品,“宅”就是居住,“禹迹”是大禹走的那些地方。可见在古代青铜器当中,对夏代的历史也有所记述。
对大禹及夏王朝的研究,应该把文献史学、考古学发现和人类学社会学理论三个系统结合起来。从文献来看,大禹的主要事迹可以概括为治水、会诸侯于涂山、定都阳城、划分九州、禹征三苗五件大事。这五件事均能在近年考古发现中找到证据。其中,治水的事迹与近来环境地理学关于公元前2000前黄河流域大洪水的发现相吻合,安徽省蚌埠市禹会村所发现的龙山文化遗址可以验证涂山大会的史料记载,河南省王城岗遗址中属于龙山文化考古分期三期的大城与禹定都阳城的年代和地理特征相符,文献记载的九州和考古发现的考古学文化也能对应,湖北地区发现的后石家河文化也能说明禹征三苗确有其事。综合文献、考古发现以及文化人类学研究成果证明,夏代是存在的。
(摘选自李伯谦《在考古发现中寻找大禹》《光明日报》)
材料二:
在夏文化研究中,《禹贡》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成为大禹与夏朝历史存在的重要证明。但历史研究证明,《禹贡》只是我国战国时期魏国人的一篇假托大禹的全国规划蓝图,以此来实现个人抱负和理想。司马迁在编撰《史记》时,成为大禹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禹贡》的影响力也深远影响后世对夏朝历史的研究。
《禹贡》的记载被否定,那么大禹与夏朝是否也被完全否定了呢?当然不是。正是因为大禹与夏朝的真实存在,《禹贡》才被战国人士假托大禹之名,以求实现全国治理的宏伟蓝图,实现全国一统的天下大治。
《禹贡》的现实性被否定,对大禹与夏朝的历史研究,必须重新评估与认识。一切与《禹贡》和战国时期魏国地理范围为依据的夏文化研究成果,必须彻底地抛弃,才能促进夏文化的深入研究,使得夏文化研究走入正轨。
多年来的考古事实证明,在以黄河流域河洛地区对夏文化的研究已经彻底走入死胡同,并且已经产
(摘选自赵辉《当〈禹贡〉成为伪史,我们该如何正确解读研究大禹与夏朝历史?》)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考古发现以及文化人类学研究成果都证明原来认为根本不存在的传说中的人物大禹和夏王朝,其实都是真实存在的。
B.包括《夏本纪》在内的几乎所有先秦古籍都有对大禹的记载,它们彼此之间虽然不完全一样,但对证明大禹的存在也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C.齐国青铜器叔夷钟和春秋时期的青铜器秦公簋对夏代历史的记述体现出考古发掘的遗迹遗物可供研究的考古学价值。
D.《禹贡》的现实性被否定说明,只要我们抛弃一切与《禹贡》和战国时期魏国地理范围为依据的研究成果,夏文化研究就能走入正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摩尔根和马克思对人类学和社会学的系统研究成果对我们当代对大禹和夏朝历史的研究有着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B.环境地理学的研究证实,在距今2万年前的冰河时期,白令海峡露出海底成为陆桥,美洲原始人就是此时经过陆桥进入美洲的亚洲人后裔。
C.《禹贡》只是一篇战国魏人假托大禹之名规划的全国蓝图,却被司马迁编入《史记》之中,表现出他对待历史文献不够严肃的一面。
D.从环境与生存的关系推断来看,抛弃游牧氏族生活范围的黄河中上游地区,以农耕文明形式建立形成的夏朝,其范围应该在淮河流域。
3.下列不属于农耕文明诞生的重要条件的一项是()(3分)
A.战争掠夺 B.辛勤劳作 C.农艺和园艺 D.风调雨顺
4.材料一最后一段得出一个什么结论?这个结论是如何推导出来的,请结合全文论证过程简要回答。(4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选文一:
说也奇怪,自从聂赫留朵夫认识到自己的卑鄙因而憎恨自己那时起,他就不再憎恨别人。
同米西结婚,昨天他还觉得很称心,今天却觉得根本不可能。昨天他认为就自己的地位来说,她同他结婚无疑将得到幸福,今天他却觉得他不仅不配同她结婚,简直不配同她亲近。“只要她知道我是个怎样的人,就决不会同我来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