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120字。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张馨元
(葫芦岛市初中语文学科青年骨干团队成员)
教材分析
《小石潭记》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记叙了出游的全过程,观察入微、描摹细致,形似写景,实则写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本单元的诗文或记事、或记游、或状物、或抒情,本单元的学习任务,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通过反复诵读,领会诗文的内涵,品味精美的语言并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意在让学生培养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意境,提高审美情趣。《小石潭记》是既《桃花源记》之后的又一篇讲读课文,所以它不仅有自身的知识能力的目标,同时又承载着本单元的教学任务的补充。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有了六个单元文言文学习的基础,所以有一定的文言积累,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和文言知识初步读懂课文,对文言文的分析和理解已经具备一定的能力,这是学习本文的优势;学习文言文还需要去识记,但大多数学生感受不到学习古文的趣味,针对这些情况,本课会设计各种活动,调用多媒体资源,从而引发对古文的热爱,激起学习背诵古文、传承文化的热情。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本课的学习中通过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多次诵读帮助学生扫清字词障碍,加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的建构与重点、难点的突破,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不断发展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最终养成自主积累的习惯,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品味和文学素养。本课的设计将以活动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在体验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充分激发他们的主动意识、进取精神和合作精神。
教学模式
为使课堂能够高效,我采用“六环节”教学法来授课,即“激趣导入,明确任务——自主学习,解疑置疑——小组合作,解疑问题——全班合作,师生对话——问题训练,巩固迁移——归纳延伸,拓展提升”。这一课型首先要做到课堂任务明确,其次是小组间恰当的交流,最后是学生的展示,教师的点拨和引领。在每个课时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环节有灵活的变动和增删。
教学目标
1. 积累文言词汇,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用法和意义。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疏通文意。
3. 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笔下小石潭优美的景色及作者寄寓山水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疏通文意。
教学难点: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笔下小石潭优美的景色及作者寄寓山水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知人论事
教师导语:同学们,我们共同吟诵一首学过的诗(出示柳宗元的诗《江雪》),在诵读中大家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字,之后谈一谈理由。
预设操作方法:
1.使用多媒体播放相应的诗句及图片,并配以古典舒缓的音乐,学生来吟诵。
2.学生结合诗句中的关键字体会诗人的情感。
3.结合学生所谈,教师讲清本诗与本文相同的社会背景,并对作者进行介绍。补充材料:困居永州的十年永州,在唐时僻远荒凉州司马只是安置流放官员的一种名义上的职务,其在永州的十年,是生平最为困厄,最为艰难,心情也最为孤寂郁愤的十年,然而不幸的遭遇,却使柳宗元的才思得到了强烈的激发,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