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200字。
湖南高考语文自行命题
特点与走向初探
语文学习“乏”而“泛”,“乏”者谓其无味,“泛”者谓其无边。我们很多同学没有趁高一、高二学习相对轻松时好好学好语文,到了高三月考一考就急了,一急就容易出问题:有的病急乱投医,一不做,二不“休”,拿一本大部头的练习试卷就一头扎了进去;有的干脆听天由命,寄希望于无为而“治”。这两种极端的做法的结果都不会令人满意。于是我们很多同学对语文学习出现了困惑和浮躁:语文不学不得了,学了不见好,真是欲罢不能,欲学还差。其实这是没有理解语文的特点所犯的浮躁病: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它似乎没有“块状”的知识,也似乎没有明显的层次性;有的是点点滴滴滴的积累,有的是心领神会的感悟,这不能够靠一朝一夕,但又不能不靠一朝一夕,真正的语文素养决不能速成,只能日积月累。所以我们要提高语文水平就必须持之以恒地努力。
当然我们也可以适当地注意点方法,提高我们学习的效率。比如说仔细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卷,特别是近两年我们湖南自行命题的独具特色的这两套试题对我们的教、学是很有好处的。
一.总体特点
高考走过了二十多年,我们湖南从去年开始了语文、数学、外语的自行命题。这两年我们湖南的高考命题都是在高考考纲的指导下,在全国卷的基础上作了较大的改革与创新。
04年主要在现代文阅读材料和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文本选择上有所创新:重视材料的文化蕴含和审美情愫,体现较强的人文性与审美性,是一种可喜的变化;作文题“家庭教育”直面当前家庭实际,学生对此话题有一定的感受和思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体现了“文章合为时而著”的现实主义精神。
05年的湖南卷整体上典雅、厚重,既具有水平测试的科学性,又体现了语文学科特有的人文性。在尊重全国卷的基础上,在结构和题型上也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比以往的试题更接近中学语文教学实际和语文学习的本质。05年湖南卷改革的几个大动作是:
1. 大刀阔斧地砍掉了原全国卷的第六大题(仿写与改写题),取而代之以“写一篇赏析短文”,把阅读、研究和写作有益地结合起来。
2. 古诗赏析题,通过两首诗对比阅读的的形式考察学生对整首诗的理解,这对于过去只注重考察“诗眼”和诗句是一种纠偏。
3. 古诗文默写,分值虽然不大,但比较引人注目。首先是分值曾加到了六分。为全国之最。其次是难度大,要求对古诗能整篇背诵并能正确书写,显示了命题组对中学生记诵古诗文名篇的较高要求。
4. 作文题“跑的体验”据新浪网的调查数据表明是“最适合学生创造的”。对文体对了硬性规定——记叙文或议论文,重新提出加强作文文体意识的要求,这一点与北京卷是不谋而合。
二.客观题的具体分析
这两年选择题保持了全国卷的基本模式,共三个大题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占总分的28%。据电脑完全统计,05年本题平均得分为25分,得分率59.5%。
(一) 第一大题共6个小题,考查学生识记、理解和语言表达运用的能力。
第1小题都是考查拼音的识记,只是04年考的是多音字,05年考的是常见常错字,并降低了难度,错误的三组中每组均有两处错误。
第2小题都是考查错别字,两年都是选“没有错别字”的一组,实际上是通过确定错别字排除备选项来确定答案;两年考查的错别字都是些常见常错的别字;所不同的是去年考了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四字成语和八字熟语,今年只考两字词语和四字成语。
第3小题两年都是在同一小题中考了实词与虚词的选择填空。他们有一共同特点:只要能在三个题肢中确定其中的两个就可以选出正确答案,不一定非要三个都确定。
有的省如广东、江苏等,删去了这一道题。“语言的意义在于它的运用之中”,这种静态的考查确实并不是最好的考查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