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5940字。
2021年百色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卷(1)
一、现代文阅读(29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丹心从来系家国
宣言
①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家国”这个看似宏大的字眼,显得如此真实而近切。浙江援鄂医疗队的医生王师,曾回忆起这样一幕:深夜的武汉,换班的医生在公交车里唱起《歌唱祖国》给自己打气:“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路灯照进车窗,此刻公交司机已泪流满面。从这个平凡的瞬间,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自己与他人、个人与国家之间强烈的精神共鸣。读懂了这样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读懂了个人和国家民族这样的同身共命、同频共振,就能读懂抗疫中展现的中国精神、迸发的中国力量。
②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中华民族的家国观,是中华文明五千年绵延不绝的支撑所在,是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精魂所系。孔子尚仁,所谓“仁”者就是推己及人、由家及国;孟子重义,所谓“义”者就是能舍小我、成就大我。中国人的家,是繁衍生息的场所,更是安身立命的港湾;中国人的国,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更是精神的家园、心灵的归宿。
③有学者统计,从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的两千多年间,中国仅大水灾就发生过1 029次,大旱灾1 056次。五千年的文明史就是一部与灾难抗争、与命运搏击的奋斗史。巍峨绵延的万里长城、造福一方的都江堰、沟通南北的大运河,书写着中华民族的勤劳与智慧,也见证着在挑战面前不屈不挠、胼手胝足的拼搏与凝聚。“殷忧启圣、多难兴邦。”在中华民族每一个存亡之秋、危难关头,都有毁家纾难、精忠报国的人挺身而出,都有先忧后乐、心系百姓的人奔走呼号,都有身虽平凡、亦足奋勇的人当职尽责。
④在万众瞩目的人民大会堂,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说:“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就是我们医务人员的初心。”欣逢盛世当不负盛世。人民英雄张伯礼院士在参与抗击非典时的誓言历经十数年而不改:国有危难时,医生即战士。宁负自己,不负人民……我奉国以满腔赤诚,国待我以至高礼遇。当四位国家功臣和全国抗击疫情先进代表走上主席台,他们接受的是国家的荣誉、也是人民的礼赞,我们见证的是精神的闪光、也是历史的回响。
⑤从“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到“这是英雄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再到“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这些歌声激励着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向前进的壮丽征程,也激荡着当代中国强国复兴的澎湃动力。历史的天空里,家国情怀的光芒熠熠生辉;时间的长河中,家国情怀的源流绵绵不断。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0年9月17日)
1.根据选文内容,下列语句中不符合文中所述“家国情怀”内涵的一项是(2分)
A.一将功成万骨枯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D.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①段运用换班的医生在公交车里唱起《歌唱祖国》和公交司机泪流满面的事实论据,论证了“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自己与他人、个人与国家之间强烈的精神共鸣”。
B.第②段主要运用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述了“家”与“国”的辩证关系。
C.第③段画线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体现了议论文语言鲜明、生动的特点。
D.第③段和第④段的顺序可以调换。
3.下列句子不适合作为本文论据的一项是(2分)
A.“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战胜困难的思维方式、文明逻辑。
B.湖南援鄂医疗队队员洪余德思虑再三,写给父亲一封未寄出的信:“同为父亲,我的不舍与眷恋和您一样,但没有国泰民安,哪有家庭幸福。”
C.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D.鲁迅先生说过:“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7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材料一 生态环境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8月,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达86.7%,同比上升5.0个百分点,PM2.5、PM10浓度分别降至31微克 /立方米、53微克 /立方米,同比下降11.4%、13.1%。“86.7%”的背后,是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优化执法方式、推动分类管理。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0年10月5日)
材料二 广西柳州市柳城县,在生态环境执法人员操作下,一架无人机在六塘工业园上空盘旋巡航,检查一家企业环保设施运行情况。柳州市首批将308家企业纳入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免于或减少现场执法检查,利用无人机、在线监测设备等进行监管。“对企业开展检查时尽量少打扰,以免影响生产。”柳州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赵福说。
“经过艰苦努力,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治理大气污染速度最快的国家,空气质量发生巨大变化,人民群众的蓝天获得感明显增强。”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说,目前大气污染治理已经进入攻坚期,将继续推进结构优化调整,推动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确保“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顺利收官。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0年10月5日)
材料三 广西南宁市青秀区长塘镇天堂村三桥坡,一座投资200万元新建的花园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格外显眼。过去,三桥坡的生活废水没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如今有了治理设施,村里的环境焕然一新。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为如期完成水环境治理目标,各地加大治理工程投资力度,更加注重治理效益。长江保护修复、农村污水湿地处理设施等全国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工程进展顺利。以广西为例,全区累计建成镇级污水处理厂532座,配套建设污水管网2 617公里,形成镇级污水处理能力约74万立方米/日,受益人口超过550万人,覆盖度约74%。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0年10月8日)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柳州市首批将308家企业纳入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免于或减少现场执法检查。
B.柳州市已开始利用无人机、在线监测设备等进行环境监督。
C.经过艰苦努力,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治理大气污染速度最快的国家。
D.人民群众的蓝天获得感明显增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