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2790字。

  鄂温克旗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50分钟              考试范围:必修5
  注意事项:
  本试卷共22道题,满分共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竹在中华文化中远非一般的纯生物意义上的植物,而是“人化”了的自然。积淀着中华民族的情感、观念,思维、理想等深厚的文化底蕴,构成一种反映与体现中华民族内在精神的外化形式的文化景观,一种传达与表现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宗教精神、人格理想的文化符号。
  从竹文化的实物层面讲,中国竹文化不但负荷了广泛的实用功能,也蕴含着丰富的审美价值。例如,用竹篾编织成竹展、斋冠,满足了“穿”的实用需要;用竹笋做菜肴,用竹筒煮米饭,满足了“食”的需要;用竹子建造竹楼、竹门,满足了“住”的需要;用竹子排竹筏,做竹篙,满足了“行”的需要。
  与竹文化相比,梅、兰、菊文化只是实物文化中的“景观”,一般不负荷实用价值。从广泛的意义上讲,中国传统文化离不开竹子,中华民族尤其是江南各民族同竹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竹文化不仅负荷了广泛的实用功能,而且饱含着丰富的审美价值。竹节、竹叶均给人道劲、坚韧、刚劲之感;风中的凤尾竹,摇曳多姿,潇洒自如,“依风而长啸”;竹子的色彩、形态、品格和风姿,在历代的诗人、画家、书法家和鉴赏者的心目中,勾勒出清新雅致的视觉意象,酝酿成高洁、醇厚的审美情趣。
  从观念性层面上讲,竹子的视觉意象和审美情趣,竹制品和竹建筑引发的形式感,不过是审美价值的载体或审美观念的表现形式,它承担着中华文化圈里的种种审美价值,表现着悠久的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竹文化不只是一种实物性文化,而且是或者主要是一种观念性文化,即竹子和竹制品的造型可以被广泛赋予宗教、道德、政治等价值观念,以及表现由各种价值观念融汇而成的人格理想。远者不说,唐宋以来诗中写竹和画中绘竹已蔚然成风。由文人的竹墨中可以体悟出在竹子的图像中长期积淀的审美意识,可以窥见以竹子为景观的中华审美文化。
  从符号性层面上讲,中国传统的竹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讲也是一种符号文化,即以竹子为形式的符号文化。竹符号有别于词语符号,一般不含指称意义,它除了含有述评意义外,有时含有表现意义。自然崇拜符号、宗教符号、习俗符号、道德符号、人格符号、艺术符号是竹符号系列中几类常见的符号。
  竹子有节,节节挺拔,四时常绿,所以竹节的形态能负载独特的符号内涵。古人常用“气节”“节操”“贞节”“高风亮节”一类带有“节”字的词汇去褒扬高尚的德行和人格,而带竹节的景观、器物、图案和意象也发挥着相同的符号功能,演化成象征道德情操和人格理想的道德符号和人格符号。撇开其他的竹文化符号,就竹文化表现出的人格符号来说,这是竹文化对中国传统民族的人格评价、人格理想和人格目标的一个重要指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浩然之气和淡远之趣。
  竹挺拔直上、直而有节,坚韧难折,与凌云壮志、凛然风节、刚毅不屈等儒家设计的伦理人格“异质而同构”;竹又萧疏淡雅,呈现自然之态和自然之色,竹林宁静悠闲,是静穆观照,体悟个体精神自由化佳境,这与淡泊无为、超然凡俗、精神自由等道家构想的个体精神有关。竹文化人格符号能指的多重特性分别与儒家和道家的理想人格“异质而同构”,涉涵了中国传统理想人格的二元结构,完整而全面地预示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想人格特征。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梅、兰、菊文化只是实物文化中的“景观”,没有什么具体的实用价值。
  B. 竹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种文化景观和符号,是“人化”的自然。
  C. 竹符号有别于词语符号,因为它包含了诸多竹符号中几类常见的符号。
  D. 作为人格符号的竹文化的内涵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浩然之气和淡远之趣。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采用总分结构,从实物性,观念性和符号性三个层面论述了竹文化。
  B. 文章用文人诗中写竹和画中绘竹的例子论证了竹文化是一种观念性文化。
  C. 文章用带竹节的景观,器物、图案和意象等例论证了竹文化是人格符号。
  D. 文章主要采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来论证观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中国竹文化不但负荷了广泛的实用功能,也蕴含着丰富的审美价值,可见实用和审美可以是并存的,美有时并不排斥实用。
  B. 梅、兰、菊文化只是实物文化中的“景观”,一般不负荷实用价值,所以他们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没有竹高。
  C. 竹子和竹制品可以被广泛赋予宗教,道德、政治等等价值观念,是因为它们引发的形式感承担着中华文化圈里的种种审美价值。
  D. “节操”“高风亮节”等带有“节”的褒义词,体现了竹能够负载独特的符号内涵。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诗词,除了课堂与考试,也可以变成《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综艺节目,引发全民追捧;二胡,除了街头与舞台,也可以走进直播平台,中央民族乐团中胡首席蔡阳的一次演出,吸引21.5万观众;故宫除了景点与博物馆,也可以化身折扇、玩偶、便签,一年文创产品的销售额达10亿元……传统文化,正抖落历史的尘与土,脚步轻快地跟上了时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