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180字。

  《与妻书》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积累文言词汇。
  2.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作者在爱妻子、爱国家的两难选择中做出抉择的情感历程。(重难点)
  3.了解文章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鲁迅先生说过:“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民主战士林觉民就是一位至情至性的真豪杰、大丈夫。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那感人至深的绝笔——《与妻书》。
  二、预习展示
  1.作者作品简介。
  林觉民(1887-1911),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字意洞,福建闽侯(今福州)人。林觉民阅读了大量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书刊,确立了“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的思想。他曾留学日本庆应大学,在那里加入了同盟会。写了一些宣传革命思想的论文及小说。后在“黄花岗起义”中壮烈牺牲,时年仅二十五岁。写有小说《莫那国之犯人》,翻译了《六国宪法论》。
  2.写作背景。
  清代末年,清政府政治腐败,国势衰弱,面对列强的侵略采取了屈辱投降的办法,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对人们则更加残酷地压榨剥削,因而激起民众强烈的反抗。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政治纲领。在我国南方,先后发动了十几次武装起义,意在推翻清政府统治。1910年11月,孙中山决定在广州再发动一次规模更大的起义。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准备,1911年4月23日,起义总指挥黄兴由香港秘密来到广州,部署起义。但由于准备不够充分和革命党人叛变,起义失败。
  本文是早期民主革命先驱者林觉民烈士在参加广州起义前写给妻子的一封绝笔信,表现了他的高尚情操和对妻子的深情。林觉民起义前,写了两封遗书,一封给他的父亲,字数不多:“不孝儿觉民叩禀父亲大人:儿死矣,推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另一封给他的妻子,就是《与妻书》,题目是后人加的。
  3.读准字音。
  如晤(wù)婉解(wǎn)双栖(qī)
  嗟夫(jiē)虐民(nüè)使之肖我(xiào)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