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470字。
《赤壁赋》与《后赤壁赋》比较阅读教案
一、检测复习情况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赤壁赋》,下面我们一起背诵一下!
2、导入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900多年前赤壁的山水风月引发了宋代著名作家苏轼“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极度自由之感。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作者时隔三月之后重游旧地写下的另一篇美文——《后赤壁赋》。看一看,这一次作者又会有什么样的感触!
二、《后赤壁赋》翻译
1、揣测作者感情,自由诵读课文
2、学生范读三节
3、学生指正、学生齐读
4、分小组讨论、翻译各段句子
第一段
1、主动翻译,教师指导
壬戌年十月十五日晚上,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到临皋去。有两位客人跟着我一道去,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完全落了。看见人影映在地上,抬头一望,看到皎洁的月亮,我们互相望望,很喜欢这景色,便一边走一边吟诗,互相酬答。过了一会儿,我不禁叹了一口气,说:“有客没有酒,有酒没有菜,月这么亮,风这么清,怎样度过这美好的夜晚呢?”一位客人说:“刚才黄昏时,我撒网捉到了一条鱼,很大的嘴巴,小小的鱼鳞,样子好象松江的鲈鱼。但是,到哪里去弄酒呢?”我回家去找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好酒,保存好久了,拿它来准备你随时的需要。”
2、教师分析:
1、扣住题目来看,主要写重游赤壁前的情况,是谁先主动提出
——苏轼(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2、有人同意吗?
友人附兴(举网得鱼),更有妇助雅兴(以待不时之需)真是天时、地利、人和,于是苏子和友人携酒与鱼欣然成行。
板书:
起雅兴而游乐
后赤壁赋历幽景而恐悲
逢孤鹤而梦悟
第二段
1、主动翻译,教师指导
于是带了酒和鱼,再去赤壁下面坐船游玩。长江的水流得哗哗响,江岸上山壁峭立,高达千尺。山,高高的;月,小小的。水位低了,原来在水里的石头也露出来了。经过的时间很短,江山的面貌改变太大,再也不认识了。我提着衣服的下襟走上岸去,登上险峻的山岩,拨开杂乱的野草,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