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9880字,答案扫描。

  浙南名校联盟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返校联考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 本卷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 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34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6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9 分)
  与“团体格局”相比,费孝通先生把中国传统社会的人际关系形容为“差序格局”,“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 “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站在任何一圈里,向内看也可以说是公的,并且公私的界限模糊”。
  为了把中国传统社会的“差序格局”和西方现代社会的“团体格局”进行比较,我们来分析一下“家”和“国”这两个基本团体单元在中国社会和西方社会中各自的特定含义。在“差序格局” 的网络中,“家庭”的边界是不清晰的,具有“伸缩能力”,甚至可以“伸缩自如”,“‘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亲热的人物。自家人的范围是因时因地可伸缩的,大到数不清,   真是天下可成一家”。“在乡下,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和官僚阶层,可以大到像一个小国”。掌握各类社会经济资源的能力,决定了作为私人网络中心的这个人与其他人之间私人关系的紧密程度,甚至决定了他的“家”的边界。一个人如果发迹,不但他的亲友必然受惠,甚至会惠及这个家的其他所属生物,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所以,传统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体系是“由己到家,由家到国,由国到天下,是一条通路。在这种社会结构中,从己到天下是一圈一圈推出去的”。
  在西方社会,每个人对自我的评价所依据的是社会公众共同认可的制度和法律,有社会整体设置的客观标准,人们并不在乎自己的个别同事或邻居的说三道四;但是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并不依据制度和法律等客观固定的标准,“某个人怎样”则是取决于他自己周围的“圈子”里人们的评价。 “孟子说:‘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所以中国人根据他与别人的关系,根据那种使所有的人通过‘彼此互负义务的一套关系’而相互传递的‘道’,来明确表示他的‘自我’”。这“一套关系”,就是“差序格局”中人与人相处的规则,中国人就是在维系这个“差序格局”和遵循其所要求的“一套关系”中被认可并得以生存和发展的,人们在相处时也依据这套规则而对彼此的行为有一个明确的期待。
  费先生把“差序格局”形容为水面上的波纹,这是一个平面的描述。如果我们把这个描述进一步延伸一下,想像有两个石头同时被丢到水里,这样就会出现两组波纹,这两组波纹各有一个中心,   在水面上彼此的波纹相互交叉。位于甲组中第二波中的一个点,也许位于乙组中的第四波,如果我们把这个点看作是一个人,那么这个人就与位于甲组中心的那个人的关系比较近,而与位于乙组中心的另一个人的距离则比较远。这与“柴束”中平行束在一起的一根根柴枝间的相互关系显然是不同的。但是这里仍然是一个二维的平面空间。如果我们再进一步引入“社会分层”结构作为空间变量,以每个人为中心,把“差序格局”中的一个个人都想像为三维空间中的一个个点,其中第一个和第二个维度是社会空间中平行的距离,第三个维度是“社会分层”的距离,这些点各自推出去的波纹在四面八方、上下左右相互交汇,而且还动态地移动,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人类社会中人们之
  间相互关系的强弱,也会因相互作用而处于不停的变动之中。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国是“模糊不清的‘天下’,国是皇帝的家,界限从来就是不清不楚的,不过是从自己这个中心里推出去的社会势力里的一圈而已”。外国人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平常,中国人的脑海里是没有国家观念的”。“家”和“国”这两个在西方社会非常重要的团体,在传统的中国社会既没有明确的边界,也没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最最核心的是个体的利益。所以,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人们心目中“国”的地位和意义,的确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需要我们来思考。
  (作者马戎,原文有删改)
  1. 下列有关“差序格局”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在这种关系格局中,自己总是这种关系的中心,一切价值都是以“己”作为中心的主义,是自   我主义的表现。
  B. 站在“差序格局”的任何一“圈”中,向内看可以说是公,向外看可以说是私,两者并没有清楚的界限。
  C. 在这种格局中,中国的道德都得看所施加的对象与自己的关系而加以某种程度上的伸缩,普遍的标准并不发生作用。
  D. 在这种关系格局中,用于维持秩序时所使用的力量,不仅只有法律,而且还有人际关系的历史传统。
  2. 根据文意,下面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传统中国社会,人们首先看重的是“国”“天下”,然后是“家庭”,最后才是“自己”。 B.传统中国社会,穷人往往“亲友如云、朋友满座”,富人则是“缺亲少故”“孤家寡人”。 C.传统中国社会,一个人是否被承认,取决于他是否妥善地处理了自己与周围人们的关系。   D.传统中国社会,即使一个人的官职发生了变动,但个人“圈子”的范围也是相对稳定的。
  3. 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本文标题的是(3 分)( ) A.“团体格局”与“差序格局”
  B.东西方社会的“家”与“国” C.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差序格局” D.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国”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4~6 题。(10 分)
  材料一:
  “国货当自强”的口号,至少在灾难深重的抗日战争前后,中国民族工业就喊了出来。一些爱国人士和民族企业家发出“实业救国”的呐喊,“提倡国货”等口号一时间传遍大江南北,但那时中国民族工业毕竟刚起步,加之国力孱弱,国货并不具备与“洋货”全面竞争的条件。如今中国已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中国制造”在诸多领域也已占据全球领先地位。曾几何时,来自日本和不少西方国家的品牌在全世界风靡一时,延续这种惯性,日本马桶、电饭煲之类直到不久前还是中国   人出国旅游的抢购对象。尽管这些产品或本身就是在中国制造,或中国自己的同类产品在质量上已   经毫不逊色。
  (摘编自环球时报/2020 年 1 月 2 日《“国货当自强”的百年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