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630字。

  《短歌行》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曹操的生平情况。
  2.在诵读中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感受诗中作者起伏变化的感情,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
  3.感悟诗人在暮年时分仍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雄心,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难点:
  1.对诗中引用的《诗经》里诗句的意思的理解。
  2.对诗中情绪断续、起伏、变化的把握。
  教学手段和方法:
  诵读法、讲读点拨法。
  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自我探究的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是1996年参加的高考,高考让我印象深刻,虽然它已经过去了18年但有一道题我还记忆犹新。
  9、"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3分)
  A.曹操、曹丕、曹植B.苏洵、苏轼、苏辙
  C.班彪、班固、班超D.杜甫、杜牧、杜荀鹤
  当然,这道题的答案是B,但是,我其实最佩服的是曹操。
  二、了解作者
  曹操这个人物妇孺皆知,有哪位同学能说说你对他的了解。(生答)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曾“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中国北方,并与其子曹丕、曹植被称为“三曹”,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小结:大家对曹操形象的理解或许都源于一部名著(生:《三国演义》),他有一句处世名言,就是(“宁教我负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负我”),所以后人对曹操的评价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曹操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另一首抒发雄心壮志的诗歌《短歌行》,共同去感受他深沉而丰富的内心世界。(板书:题目)
  三、介绍背景
  在研读这首诗之前,咱们先来了解它的创作背景。(幻灯片)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一统天下。这一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曹操乘船察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饮至半夜,忽闻乌鸦往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