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280字。
第四单元综合与测试
一、单选题 (21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怡情(yí) 惆怅(zhàng) 信手拈来(niān)
B.劝诫(jiè) 真挚(zhì) 昧同嚼蜡(jué)
C.统筹(chóu) 寂寥(liáo) 诸如此类(zhū)
D.狡黠(xié) 契合(qì) 目不忍睹(dǔ)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诘难 笼统 吹毛求疵 轻描淡写
B.藻饰 附丽 全神惯注 开卷有益
C.滞碍 谚语 狂妄自大 高谈阔论
D.渲染 苟安 铢两悉称 心旷神怡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花了大半天的工夫才给妈妈做好这几道菜,谁知道吃起来让人觉得味同嚼蜡。
B.小明对每道题都不求甚解,虽然很快就完成了作业,但做错的也很多。
C.我们老师思维敏捷,当我们有问题问他时,他总是胸有成竹地回答我们。
D.都说张家界山水很美,身临其境,果然名不虚传。
4.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水画的意境》一文阐述了山水画意境理论产生的过程,画家对意境的追求以及达成这种意境的重要途径。
B.《无言之美》一文中作者第一段引用《论语》入题,从孔子教育方面主张的“无言”之教开始,以赞同的态度自然引出对文学创作的“无言的意蕴”的论述。
C.《驱遣我们的想象》首先通过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来明确读者欣赏文艺作品的本质,即“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然后以赏析王维诗句为例,从正反两个角度论述了驱遣想象的重要作用。
D.《谈读书》一文按照读书的方法、目的和作用三个层次结构全篇,在运用论证方法时,主要采用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山水画的意境》的作者是李可染,江苏徐州人,画家,以山水画成就最高。
B.《无言之美》的作者是叶圣陶,安徽桐城人,美学家、翻译家。
C.《谈读书》的作者是弗朗西斯??培根,英国哲学家、作家。
D.《不求甚解》选自《燕山夜话》,作者是马南邨,福建闽侯人,新闻记者、政论家、杂文作家。
6.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随着感染新冠肺炎病人的增多,日本政府将调整应对措施,防止病毒进一步蔓延。
B.武汉雷神山医院从救治要点、医院文化和人文关怀等方面对医护人员进行了培训。
C.负压救护车是此次疫情转送患者的主要交通工具和构筑战“疫”一线的重要防线。
D.火神山医院建成后将集中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切实起到隔离病毒的作用。
7.下面的句子可以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一方面,以娱乐为职能的大众文化得到蓬勃发展的机会。
②与此同时,文化领域却有全然不同的景观。
③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呢?
④九十年代的中国,商品大潮汹涌而起,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无限生机。
⑤一方面,一部分“曲高和寡”的精英文化则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⑥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文化的二重性。
A.⑥⑤①②③④ B.④③⑤①②⑥
C.③①⑤④②⑥ D.④②①⑤③⑥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不求甚解
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