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920字。

  《念奴娇•赤壁怀古》意境赏析课堂实录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熟读成诵
  2.指导学生理解词的大意
  3.指导学生领悟词的意境
  教学重点:
  理解词的大意
  教学难点:
  领悟词的意境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讨论.、讲读
  教学手段:
  电脑多媒体技术
  教学过程:
  导语:赤壁之战是历史上有名的战役,也正是由于这场战争,三足鼎立的局面才得以形成。因而后人描写同赤壁有关的诗、词、文很多,仅苏轼就写下了名篇《赤壁赋》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他的《念奴娇赤壁 怀古》这首词。
  一、作者简介(内容见课件)
  二、问题思考(见课件)
  三、作品朗读(要求:边听朗读边思考上述问题)
  四、意境分析:
  1、首先要理解“意境”这个概念。
  要清楚什么是“意”,什么是“境”,“意境”又指的是什么。(内容见课件)
  2、结合词的内容分析领悟词的意境。(师生问答、讨论)
  问:第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句的意思是:滚滚的长江水一直向东流去,大浪淘洗尽了千百年来江水中的风流人物。这样解释对不对?
  [这样解释不对]
  问:“浪”在这里指的是浪花吗?
  [不是指浪花,比喻时光]
  问:同学们还知道用水比喻时光的句子吗?比如孔子曾经说过的,“子在川上曰--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苏轼劈头一句,非常有气势。江,直接用一个“大”来修饰,有一种横空而来的磅礴气势。
  问:如此的磅礴气势,让我又想到了李白的一句,写黄 河的,-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问: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有这样两句歌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两句,跟苏轼这两句几乎完全一样。“滚滚长江东逝水”就是“大江东去”,“浪花淘尽英雄”就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那么,我们就用这两句来改写苏轼这两句,把“风流人物”换成“英雄人物”,大家觉得可不可以?为什么可以?道理是什么?
  [如果可以换用的话,那么苏轼为何不干脆用“英雄人物”呢?虽然“英雄人物”跟“风流人物”都指的是杰出的、有成就的人物,但苏轼心中其实是不等同的。究竟怎样不同,接着往下看。]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里已经把前三个小句子具体化了,怎么具体化的?分别看看。
  问:“大江”具体化为“故垒”,“千古”具体化为“三国”,“风流人物”具体化为“周郎”,如果说,前面是大场景,远景,而这里就是--
  [小场景、近景]
  问:大家再考虑,这个地方能不能改成“周瑜赤壁”?
  [不能,“周郎”给人一种年青的感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