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700字。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质课教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词中典故的内涵,品析词人在典故中寄寓的情思。
  2.引导学生品味本次苍凉悲壮的意境,感知词人的抒情形象。
  (二)过程与方法:
  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体会作者忧愤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使学生能够体会用典的妙处,从而提升对于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2.通过文章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体会作者忧愤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1.了解辛弃疾词大量运用典故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领悟词的内涵。
  2.学习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作品。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臧克家曾写过这样一幅对联:力挽山河,浩气贯日月,空余英雄心一颗;名垂宇宙,文光射牛斗,剩有悲壮词千篇。这说的是谁呢?辛弃疾。我们上节课说辛弃疾和苏轼一样是什么流派的诗人?豪放派。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到: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之前我们学习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面对惊涛骇浪,苏轼想起了意气风发的周瑜。一生致力于抗金,收复中原,但不被重用的辛弃疾登上北固亭,又会抒发何种感想?让我们一起来赏析他的这篇《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二)知人论世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一生主张抗金,渴望恢复中原。在词人中,他是个英雄。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有《稼轩长短句》词集。
  1127年,靖康之变后(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宋徽[huī]宗、宋钦宗二帝,导致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偏安一隅的南宋只保留着长江中下游的部分土地。宋金开始了长期对峙。靖康之变时,辛弃疾的祖父,因为家族庞大,没有跟着朝廷南渡。1161年,21岁的辛弃疾聚集两千人投身抗金队伍,几年之后,23岁的辛弃疾,带领一万军队投奔南宋朝廷。可是,南宋朝廷主张求和的势力强大,安于太平,不想与敌人争锋,加之辛弃疾是从北方投奔而来的,对他又有所猜忌,所以,辛弃疾历任建康、镇江、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等地做官,作为南宋臣民生活了40年,做官20年,曾37次频繁调动,20年被闲置,一生力主抗金,但一生抱负始终不能施展。因此,他的许多作品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