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530字。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扬州慢》名师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姜夔及其作品。
  2.理解本词对比、虚实结合、用典等写作手法。
  3.体会本词中的“黍离之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词词,提高阅读诗歌阅读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意象与意境,把握情感,分析表现手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反复吟咏,体会本词的音韵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送出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热爱之情。
  重点 体味《黍离之悲》感情,了解本词最突出的手法特点。
  难点 体味《黍离之悲》感情,了解本词最突出的手法特点。
  导入新课
  扬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远在公元前486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扬州就开始建城,至今已有2480余年的历史。上古时期的扬州,有一个很大的自然区域,是全国九大州之一。扬州地处江淮要冲,早在东汉时便是政治军事基地,也是全国粮、盐、铁的主要集散地和海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古今扬州皆是旅游胜地。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之说。
  一、文化常识
  最爱是扬州
  扬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远在公元前486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扬州就开始建城,至今已有2480余年的历史。上古时期的扬州,有一个很大的自然区域,是全国九大州之一。扬州地处江淮要冲,早在东汉时便是政治军事基地,也是全国粮、盐、铁的主要集散地和海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古今扬州皆是旅游胜地。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之说。
  扬州自古以来,即为人文荟萃之地,唐代扬州更是名家林立。扬州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也牵动了帝王的情怀和游兴,隋炀帝三下扬州看琼花,康熙、乾隆六下扬州,给扬州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
  作者简介:
  姜夔,字尧章,自号白石道人,南宋著名词人。少年时期流寓湘、鄂间,后漫游苏、杭、维扬等地。他屡试不中,没有做过官,一生过着清客生活。他与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等为文字交,诗词皆卓然成家。词风清丽典雅,以冷香幽韵和瘦骨逸神独擅胜场,为清代浙派词人所尊奉。他深谙音律,集中十七首自度曲,都旁缀音谱,是流传至今的唯一完整的宋代词乐资料。著有《白石道人诗集》。
  在南宋词坛上,姜夔、辛弃疾、吴文英鼎足而三,成为“清空”词派的代表作家,在宋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