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520字。

  统编新版选择性必修下册《扬州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有感情地朗诵词作,通过揣摩语言理解词人表达的悲情;熟读并背诵《扬州慢》。
  思维发展与提升 学习本文中对比、虚实结合、用典等写作手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 鉴赏词作中所表现出的深沉的情感。
  文化传承与理解
  体会作者蕴涵在作品中的抚今追昔的哀思。
  学习本文中对比、虚实结合、用典等写作手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黍离之悲的情感,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意识。
  从扬州的今昔变化中,深刻体会黍离之悲、家国情怀。
  诵读、想象,今昔对比中体会诗歌内涵。
  一、杜牧心中的扬州
  1.齐读下面的诗歌。
  赠别二首其一  (唐)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简评:十里扬州街,春风浩荡,佳丽云集,且山美水美人更美,难怪乾隆爷要一次又一次地下江南。
  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简评:一首诗,能成就一个景点。明月之下的二十四桥,已成扬州永恒的文化地标。
  遣怀  (唐)杜牧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简评:让人做了十年也不愿意醒来的美梦,也只有扬州了。
  题扬州禅智寺  (唐)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简评:扬州有人声喧哗的街巷与酒肆,也有宁静的禅智寺和竹西路。爱热闹的,爱幽静的,均能找到去处,动静皆宜。
  2.扬州自古就是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自古以来,即为人文荟萃之地, 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之说,鼎盛时期的扬州,春风十里,歌舞升平。那么,南宋时期的扬州又是什么样的景象呢?下面,我们就一起跟随南宋后期著名的布衣词人姜夔的的脚步,看看他到扬州后见到了什么?
  二、姜夔心中的扬州
  1.作者简介,知人论世
  姜夔(约1155—约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南宋著名词人。一生漫游各地,政治上困顿、失意,最后在贫困交迫中死于杭州西湖之畔。一生好学、好客、好藏书。他多才多艺,擅长诗词,精通音律,工于书法,精于鉴赏。生前与很多文人学士有密切的往来。其词多写景咏物,记述客游,是南宋后期婉约派的代表作家。著有《白石道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