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840字。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册《离骚(节选)》学案
  【文本解读】
  《离骚(节选)》中,诗人自叙其身世、遭遇,表达了对高洁人格的坚守和对高远理想的追求,并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紧紧联系在一起。学习时不妨结合《屈原列传》,把握诗歌中“香草美人”的象征意义,体味诗人的情志。诵读时,要注意诗中繁复的意象、回旋复沓的表达、独特的节奏韵律,感受其中澎湃激荡的情感。
  【素养目标】
  1.了解屈原的《离骚》及他的政治理想,把握“楚辞体”的特点。
  2.领会本文的艺术手法。
  3.体会诗人美好的品质和忧国情怀。
  4.背诵第三段。
  【学习重难点】
  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学习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学习过程】
  一、知人论世
  1.了解屈原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    ,字    ,战国时期楚国人,杰出的       和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是中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他创立了“楚辞”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2.相关背景
  屈原与怀王同祖,他当左徒,是以宗亲而任重臣。楚怀王死后,长子顷襄王继位,以其弟子兰为令尹。当时,楚国人都责怪子兰劝怀王入秦的过错,所以,屈原受到广泛的同情。但子兰非但不思其过,反而唆使上官大夫向顷襄王诽谤屈原。顷襄王一怒之下,再次把屈原流放到江南地区。他远离故国,又无职位,对于国家、宗族之事只有悲叹而已。于是,他就慢慢地顺着沅江,向长沙走去。屈原回楚都既不可能,远游、求贤又不成,这时他“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3. 区别“楚辞”和《楚辞》
  (1)诗体名。“楚辞”是屈原吸收楚地民间语言和民歌形式而创作的一种诗歌样式,其特点是句式长短不一,多用“兮”字。又称“骚”体。
  (2)总集名。《楚辞》为西汉刘向所辑,收录了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的诗歌作品,其中主要是屈原的作品。
  (3)特色:“楚辞”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融入神话传说,塑造鲜明形象;以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影响很大。
  4.解题
  ①“离骚”之义,古今学者众说纷纭。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解释为“离忧”,即遭遇忧愁;王逸《楚辞章句》释为“别愁”。
  二、初读感悟
  (一)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陬(    )庚寅(       )揆(    )肇(    )
  锡(    )扈(     )纫(     )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