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8230字,答案扫描。

  2021年锦州市普通高中高三质量检测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50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题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应区域内,超出答题区域或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我国扶贫开发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通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但是,长期以来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较为突出。由于全省乃至全国都没有建立统一的扶贫信息系统,因此对于具体贫困居民、贫困农户的帮扶工作就存在许多盲点,一些真正的贫困农户和贫困居民没有得到帮扶。
  精准扶贫的背面是粗放扶贫。长期以来,由于贫困居民数据来自抽样调查后的逐级往下分解,扶贫中的低质、低效问题普遍存在。表面上看,粗放扶贫是工作方法存在问题,实质反映
  的是干部的群众观念和执政理念的大问题,不可小觑。
  现行的扶贫制度设计存在缺陷,不少扶贫项目粗放“漫灌”,针对性不强,更多的是在“扶农”而不是“扶贫”。
  综上所述,原有的扶贫体制机制必须修补和完善。换句话说,就是要解决钱和政策用在谁
  身上、怎么用、用得怎么样等问题。扶贫必须要有“精准度”,专项扶贫更要瞄准贫困居民,
  特别是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务必重点用在贫困居民身上,用在正确的方向上。扶贫要做雪中送炭
  的事,千万不能拿扶贫的钱去搞高标准的新农村建设,做形象工程不能实现扶真贫。贫困区域
  的发展,主要应使用财政综合扶贫资金和其他资金。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二:
  地处秦巴山区深处的郧西,曾是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县,而偏僻的下营村一度是贫
  困县里的重点贫困村。通过在淘宝开店卖十堰绿松石,村民们找到了新出路。2014年,下营村成为湖北第一个淘宝村,并在2017年率先整村脱贫出列。2019年,下营村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20000元。借着淘宝村的名头,村里还搞起了乡村旅游等其他产业。
  消费扶贫让贫困地区的钱袋子鼓了起来,产业扶贫则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海坪村,当地把荒山建成果园,从河谷底到半山
  腰,岩石“箍”出来的土地开始孕育兴旺的产业。户均3亩的经果林成为不少贫困户脱贫致富
  的经济支柱,之前60%劳动力外出务工,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返乡发展。
  “产业扶贫在我国脱贫攻坚中扮演非常关键的角色,也是扶贫开发的核心内容。贫困地区
  产业发展条件显著改善,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下坚实基础。”中国
  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对记者表示。
  企业是产业扶贫、产业振兴的重要力量。国家税务总局日前公布的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
  龙头企业产业扶贫带动作用有效发挥。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阿里巴巴、拼多多、碧桂园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获得“全
  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据了解,近三年,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在阿里巴巴平台的网络销售额超过2700亿元;截至目前,拼多多平台已直接带动全国超过10万名新农人返乡创业,越来越多的致富带头人脱颖而出,让贫困地区有产业、有利益;碧桂园为贫困地区导入资金、技术、市场、渠道等优势资源,将乡村自然生态资源、文化资源、农产品资源等优势资源转化为特色产品推向市场,提升当地自身造血能力。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挥财政投入引领作用,支持以市场化方式设立乡村振兴基金,撬动
  金融资本、社会力量参与,重点支持乡村产业发展。
  (摘编自2021年3月1日《从产业扶贫到产业振兴 升级版举措将集中落地》)
  材料三:
  在湖南安化,黑茶产业摆脱粗放生产模式,走出一条茶旅融合发展之路;在安徽长丰双河
  社区,“稻虾共养”产业扶贫模式让村民腰包更厚实;在河北阜平,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落地落
  实,1万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走出深山,迎来新生活……精准,是一个又一个中国脱贫故事背
  后的关键词;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成为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宝贵经验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深刻总结:“我们立足我国国情,把握减贫规律,出台一系列超常规政策举措,构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
  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这其中,“坚持精准扶贫方略,用发展的办法消除贫困根源”是重要的一个方面。从开展建档立卡、选派驻村干部,解决“扶持谁、谁来扶”的问题,到推进分类施策、建立贫困退出机制,解决“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从因地制宜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到严格落实“六个精准”明确要求,在精准扶贫方略引领下,全国各地找准穷根,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让“中国之治”再次书写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奇迹。
  (摘编自2月26日人民日报《精准扶贫,“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国家对贫困人口数量、
  贫困状况不清晰,扶贫措施不对路。
  B.如果全省乃至全国不建立统一的扶贫信息系统,那么帮扶工作就会存在盲点,贫困农户和
  贫困居民就不可能得到帮扶。
  C.消费扶贫和产业扶贫都是扶贫的不同举措,其中产业扶贫对我国脱贫攻坚起着关键的作用,
  也是扶贫开发的重要内容。
  D.湖南安化、安徽长丰双河社区、河北阜平等各地扶贫举措各不相同,体现了因地制宜、精
  准施策的特点,这也是我国减贫事业的宝贵经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粗放扶贫存在低质低效的问题,针对性不强,更多的是在“扶农”而不是“扶贫”,因此,我国才改变了粗放扶贫的做法,开始精准扶贫,真扶贫,扶真贫。
  B.企业是产业扶贫、产业振兴的重要力量,有的行业龙头企业,将自身优势资源与贫困地区乡村优势资源相结合,将特色产品推向市场,为贫困地区输血解困。
  C.“精准扶贫”首先要确定扶贫对象,即开展建档立卡,然后选派驻村干部,解决“谁来扶”的问题,最后制定措施,解决“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
  D.在精准扶贫方略引领下,全国各地找准穷根,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
  困类型施策,让“中国之治”再次书写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奇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各项中,属于不精准扶贫的一项是(3分)
  A.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因地制宜形成种养、苗绣、旅游等五大产业
  体系,村民人均纯收入由1668元增长至18369元。
  B.龙华街道在精准扶贫中,政府投入资金帮扶贫困县特色产业,合作社注资入股,推动特色
  产业发展组织化,带动贫困户加入当地产业链条,带动更多贫困人口就业增收。
  C.新余市自然资源局在沔村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以来,像李海恩这样通过发展特色产业、资
  金入股、上岗就业等方式脱贫且年收入实现增长翻番的有不少户。
  D.梁山农商银行加大“宜居贷”贷款投放,为居民提供住房按揭贷款和装修贷款,解决了贫困户住房难题。
  4.请结合材料,给“精准扶贫”下一个定义。(4分)
  5.产业扶贫会给贫困地区带来哪些实惠?请简要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忧愁的幸福
  余秀华【注】
  我是一个只有家乡而没有故乡的人,这一度是我比那些有乡愁的人更犯愁的事情。所谓的
  故乡是当你离开生你养你的地方以后,回过头来对你老家的称呼。
  我从来没有离开过横店村,我就无法把横店喊成故乡,在那么多美丽的乡愁里,我感觉到
  自己生命的一种缺失;因为身体的限制甚至剥夺了我有故乡的机会,一辈子不离开一个地方,
  我理解为一种能力的缺失,如同我这样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