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4490字。

  奉新一中2023届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命题人: 2021.4
  注意事项:
  1.请在答题纸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文化精神”实际上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园”,这一概念涵盖了中华民族文化相对于世界上其他族群的不同的、差异性的内容与特征,也涵盖了能够得到不断延续的中国文化的主要内容与特征。
  中国人有着天、地、人、物、我之间的相互感通、整体和谐、动态圆融的观念与智慧。中华民族长期的生存体验形成了我们对于宇宙世界的独特的觉识与“观法”和特殊的信仰与信念,即打破了天道与性命之间的隔阂,打破了人与超自然、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内在自我的隔膜,肯定彼此的对话、包涵、相依相待、相成相济。与这种宇宙观念相联系的是宽容、平和的心态,有弹性的、动态统一式的中庸平衡的方法论。“天人合一”体现了中国哲学精神中存有的连续和有机的整体。
  中国文化重视人与自然之间,各族群、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的关系。所谓“天人合一”,包含有经过区分天人、物我之后,重新肯定的人与自然的统一,强调的是顺应自然而不是片面征服、绝对占有自然。中国人在观念上形成了“和而不同”、“协合万邦”、“天下一家”的文化理想,既重视各民族、族群及其文化、宗教的分别性、独特性,又重视和合性、统一性。在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上,善于化解与超越分别与对立,主张仁爱、和平、和为贵与协调性,有民胞物与的理想,厚德载物,兼容并包,爱好和平,从不侵略别人,反对以力服人,主张“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中国文化是“尊生”、“重生”、创造日新的文化,所崇拜的“生”即创造性本身。“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人们效法天地的,就是这种不断进取、刚健自强的精神与包容不同的人、事物与文化、思想的胸怀。人在天地之中,深切体认了宇宙自然生机蓬勃、盎然充满、创进不息的精神,进而尽参赞化育的天职;由此产生了真善美统一的人格理想,视生命之创造历程为人生价值实现的历程。在天地宇宙精神的感召之下,人类可以创起富有日新之盛德大业,能够日新其德,日新其业,开物成务。所以《礼记•大学》引述古代经典说:“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无论是对我们民族还是个人,我们不能不尽心竭力地创造新的,改革旧的,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天地万象变化日新所昭示给我们的真理。
  中国文化的特点特别鲜明地体现在道德文明层面,并且用道德取代了宗教的功能。儒、释、道、宋明理学四大思想资源与思想传统,最根本处是做人,是强调人的德性修养。这四大思想传统的道德精神并非只停留在社会精英层,相反通过教化,通过民间社会、宗教与文化的各种方式,如蒙学、家训、家礼、戏文、乡约、行规等,把以“仁爱”为中心的五常、四维、八德等价值渗透到老百姓的日用常行之中,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伦理。而这些伦理是具体的、有生命的,甚至其中每一个赞扬与责备都包涵很高的智慧。
  (摘编自郭齐勇 王晨光 《论中国文化精神》,《北京日报》2020年11月23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民族文化相对于世界上其他族群的不同的、差异性的内容与特征就是“中国文化精神”。
  B.中华民族的宇宙观念与宽容、平和的心态和看弹性的、动态统一式的中庸平衡的方法论相联系。
  C.“天人合一”体现了中国文化重视又与自然之间,各族群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关系。
  D.儒、释、道、宋明理学不仅关注社会精英的道德构建,更重视通过各种方式对百姓进行伦理教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顶是(3分)
  A.文章第一段先引出论题“中国文化精神”,明确了其内涵与外延,为展开论述张本。
  B.文章依次从整体和谐与天人合一、自强不息与创造革新、德性修养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C.第四段不仅论述了中国文化的创新精神,还论述了创新与提升品德修养、成就大业的关系。
  D.文章说理深刻,将中国文化精神与世界上其他族群的文化对比分析,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民族自古具有天、地、人、物、我之间的相互感通、整体和谐和动态圆融的观念与智慧。
  B.中国文化凸现了积极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强调革故鼎新,创造进取,人应该向天地学习。
  C.各民族、族群及其文化、宗教既有分别性、独特性,又有和合性、统一性,这是天下的共识。
  D.中国文化的鲜明特点体现在道德文明层面,用道德取代了宗教的功能,强调人的德性修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材料一:
  千城一面、房地产化,显然不符合人们对特色小镇建设的心理预期。一个理想的特色小镇,应该是让人念念不忘的。这种念念不忘的回想不仅产自颜值,更源于气质。毕竟,“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青墙黛瓦每个小镇都能造得出,但独特的文化印记却是无法复制的专属品。文化,才是特色小镇应有的特色所在。
  文化从哪里来?费孝通先生曾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