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17张。教案约2990字。
俗世奇人之刷子李
冯骥才
一、教学目的:
(一)知识和能力:
1. 掌握重点字词,熟读课文
2. 理解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对文章的表现力。
(二)过程与方法:
1. 了解故事情节,体会文章一波三折的叙事特点。
2. 学习人物速写的方法。
3. 学习曲折有致地安排情节的结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我国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培养重视、抢救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设想
重点:
1. 了解故事情节,体会文章一波三折的叙事特点。
2. 体会本色朴素、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特色。
难点:
1. 品味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
2. 学习曲折有致地安排情节的结构方法。
三、教学过程:
[课前]出示多音字和生词:
每个词语读一遍。其中“发怔”的“怔”在新华字典里念第1声,在2005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发傻、发呆”时念第4声。
一、[导入]中国历代的史书,大多只给帝王将相、伟人名人立传,其实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中间,照样藏龙卧虎,不乏奇人高手。在课间听到的这段二胡音乐同学们知道是什么题目,谁创作的吗?是的,是阿炳创作的“二泉音乐”。阿炳就是一个生活在市井里巷凡夫俗子中间的奇人高手。同学们再来看几张图片——
(出示图片)这是用麦秸秆制作的《清明上河图》的局部。这幅用麦秸秆制作的《清明上河图》长4米,宽0.8米,由安徽巢湖的多位民间艺人历时半年制作而成。
今年65岁的徐广席,长期致力于民间泥塑技艺。他用两千公斤红土, 108个钢筋骨架, 108个大理石底座,制成了栩栩如生的梁山好汉。
而同学们熟悉的中国民间剪纸被称为收藏的软黄金。
然而民间艺人们的手艺濒临失传,民间文化遗产需要我们去抢救。今天我们要学的正是负责抢救民间文化遗产包括民俗和民间文学在内的冯骥才先生写的《俗世奇人》里的《刷子李》(板书——出示课题)
二、介绍作者
1.同学们了解冯骥才吗?(同学交流)
教师补充:冯骥才,1942年生,当代作家。原籍浙江宁波江北区慈城人,生于天津。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